“水利興則天下平”,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聚焦水利,系統部署了水利改革發展工作。
在杭州,白堤、蘇堤、楊公堤,現在是馳名在外的旅游景點;在歷史上,無一例外都是水利工程。
冬天正是興修水利的黃金季節,昨天,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水利工作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坤明,市委副書記、市長邵占維出席會議并講話。
黃坤明說,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要充分認識加快
“十二五”水利項目總投資214.87億元
《杭州市“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近期發布,全面闡述了“十二五”期間水利發展工作的主要任務、重大項目和保障措施。
根據《規劃》,杭州水利發展的總體思路可以概括為:打造四個體系,建設八項工程,實施十大重點項目。
打造四個體系:即防災減災安全體系、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河湖生態健康體系和行業能力提升體系。
建設八項工程:即防洪排澇骨干工程、山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山洪災害防治工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水資源保障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水利行業能力提升工程。
實施十大重點項目:即新安江引水工程、擴大杭嘉湖南排工程、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杭州閑林水庫備用水源工程、杭州大江東新城水利配套工程、杭州科創產業集聚區水利配套工程、錢塘江(富陽段)東洲北支河道綜合整治工程、錢塘江干堤富春江庫區建德市梅城段堤防加固工程、桐廬富春江干堤加固工程、蕭山湘湖應急備用水源工程。
經過初步匯總,“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項目總投資214.87億元。在上述10個重點項目上,要投資84.84億元,占總投資的39.5%。
“十二五”期間要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
通過這些投入,杭州要完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建設,改變杭州水利基礎較為薄弱、應對氣候變化和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能力不強的局面。
具體目標是:到2015年,錢塘江、苕溪流域干堤和中小河流重點河段治理基本完成,干堤達標率達到87%以上;
“十二五”期間完成干堤加固175公里以上,干堤提高標準75公里以上;
要提高中心鎮中心村的防洪能力,周邊河道達標率達到80%以上,中心鎮、中心村防洪標準分別達到20年、10年一遇以上。
在杭州個別地區,一下雨就積水,隨著城市建設的拓展,水利工程也要跟上。
干堤的防洪很重要,城市的排澇也事關百姓民生。
“十二五”內,杭州要完成擴大杭嘉湖南排杭州排澇工程、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加大中心鎮中心村防洪工程,實施28個中心鎮200個中心村防洪工程。
加強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能力
杭州的供水水源單一,80%以上用水取自錢塘江,備用水源體系還沒有建成,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能力不強。
而錢塘江上游又是人口眾多、工業發達的區域。目前,杭州各取水口水質狀況有待改善。
因此,《規劃》中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間,加快千島湖引水的前期工作,改變杭州供水水源單一的問題。
城市備用水源也很關鍵,這直接關系到杭州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能力。
在“十二五”期間,杭州要繼續實施杭州閑林水庫、蕭山湘湖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同時,新建余杭區的三白潭備用水源工程。
未來五年,杭州的擬建及續建項目計劃投資25.12億元,儲備項目計劃投資14.69億元。城市、農村的供水保證率要達到95%、90%以上。
五年內解決35萬人的飲用水安全
從2005年開始,杭州全面啟動農民飲用水工程,全市累計解決飲用水不安全人口164萬。
然而,全市還有35萬農村人口飲水未達到安全標準。在《“十二五”期末水利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定量指標》中,我們看到,解決35萬人的飲用水安全,是一個約束性的指標。也就是說,是一個必須要完成的指標。
屆時,全市農村安全飲用水覆蓋率將達到100%,全面解決全市農民飲用水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