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機網:10月25日,全國首個再制造示范工程“國度電機高效再制造示范工程”在上海啟動,標志著“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節能又邁出實質性一步。就在這項示范工程啟動前一周,相關部門還在北京召開了電機系統節能技術研討會,力圖推進電機系統節能工程的實施。
縱觀這兩年,針對高效電機的類似活動還有很多。這足以說明兩點:其一,顯現我國對進步電機效率的高度注重;其二,高效電機在我國運用較少,還需再加把勁宣傳推行。
我國注重進步電機效率,緣于我國所運用的電機產品普遍耗能高。電機作為機械設備的動力源,在國民經濟樹立的各個范疇得到普遍應用,耗電量龐大。數據顯現,我國電機裝機總容量已達4億多千瓦,年耗電量達1.2萬億千瓦時,耗電量約占全國工業電耗的60%左右,占全國總電耗的50%。以上海為例,工業系統電機裝機容量約2000萬千瓦,年耗電量約590億千瓦時,占工業系統電耗的75%左右。
但是,我國運用的電機普遍為普通電機,其效率大有進步的空間。目前我國運用的Y系列電機占總量的90%,這種電機開發于上世紀90年代,其平均效率僅有87.3%,而最新系列電機的效率高達91.7%。與興隆國度比,我國電機的平均效率低3~5個百分點,運轉效率低10~20個百分點。若是能把這3~5個百分點補足,我國每年即可節約500億千瓦時以上的電量。
電機耗電量大,效率又不高,這是我國注重進步電機效率的緣由。固然往常大家曾經開端注重,但是,在推行高效電機過程中,相關單位仍需再加一把勁。
高效電機的應用真實太少。我國具備設計、消費、測試高效電機才干的企業只需30~50家,高效電機市場范圍僅占全部市場的10%~15%,而且這些高效電機的90%還用于出口。
如何再加一把勁?首要的一點,是讓用戶認識到運用高效電機的經濟效益。市場調查標明,高效電機和普通電機的銷售價錢分別為70元/千瓦~90元/千瓦和40元/千瓦。很多用戶這么一算,就覺得運用高效電機本錢太高了。實則不然。假設從全壽命周期的角度看,置辦高效電機的本錢分攤到每年每千瓦上,要比普通電機低價得多。因此,必需讓工業電機用戶對電機系統節能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有深化認識。
另外,好的高效電機主要依賴進口,招致價錢昂貴,這也是推行困難的一大緣由。這需求國度加大對國內電機制造企業的扶持,令國產產品盡快構成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