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的江南大地雨水不斷,天空中籠罩著層層水霧,浙江海鹽的小雨,也在人聲鼎沸的盛夏顯得格外清涼。因為夢想的即將實現,海鹽人確實有理由高興一陣子——6月28日,中國核電城在海鹽舉行了奠基儀式。繼“中國核電城概念規劃”、“中國核電城空間規劃”通過評審之后,中國核電城項目終于走出實質性一步。與此同時,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冰封已久的核電項目審批,或有望在10月前后開啟。
核電產業夢想
中國核電城的啟動,意味著海鹽人打造核電產業的夢想,開始步入實現之路。
作為中國最早的核電站之一的秦山核電站,早在1983年6月1日就確定落戶在浙江省的海鹽縣。一位當地人士告訴記者,核電“成為了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沒有一天不談核”,同時,就政府層面而言,海鹽縣也一直以“支持核電、依托核電、發展海鹽”為該縣的發展思路。
在海鹽縣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包括央企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旗下的中國核工業第二二建設有限公司和秦山核電集團、寧波華業鋼結構有限公司、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等公司均將在中國核電城投資建設相關項目。
在奠基儀式的致辭中,海鹽縣委書記沈曉紅表示,“中國核電城的建設,既能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提升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還能實現地方政府與中央企業合作共贏、推進地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同時,或也能創造出核電集聚區先行先試、體制機制創新的示范區。”
“海鹽是中國的核電老區,在原有的基礎上,現在更想進一步發展成‘新區’,即圍繞秦山核電站,打造核電關聯產業。”海鹽縣核電辦主任徐瀏華昨日參會間隙也對記者表示,“‘新’與‘舊’結合,不僅將帶動核電行業和涉核產業的發展,我們還期望,由此帶動海鹽縣其他產業的共同發展。”
寄望核靠攏
發展核電產業,靠攏核電,成為海鹽發展地方經濟的不二選擇。
2010年3月8日,時任浙江省省長呂祖善和中核集團總經理孫勤在北京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兩年后,中國核電城終于邁出實質性一步:不僅舉行了奠基儀式,項目簽約也一同啟動。事實上,據官方的公開資料,海鹽全縣去年就有13家企業入圍“中核集團核電供貨商名錄”,l家企業取得了中國核電工程公司頒發的合格供應商資格證,拿到了進軍全國核電的“金鑰匙”。
另一個實質性步驟是,位于海鹽經濟開發區核電裝備制造區的3萬噸重件碼頭也已建成。“這個碼頭,就是為了發展核電關聯產業,也為中國核電城提供服務。”碼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稱,“未來,海鹽還將建數個碼頭,一起為核電及核電相關產業服務。”
與此同時,浙江省發改委總工程師金毅在發布會上介紹,海鹽·中國核電城的定位是打造“一城三區”。“一城”主要是指核電科技城,著眼于服務全國核電建設和運營管理,重點發展高科技核電服務業、培育高端核電裝備制造業;“三區”是指國內服務核心區、國內核電輔助設備制造集聚區和國內核能安全利用示范區。
“力爭到2015年,基本形成中國核電城的雛形。”金毅稱,“初步建立起具有工程設計、技術研發、咨詢服務和維修檢測等功能的核電生產服務體系和核電設備制造體系,并成為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
海鹽縣委副書記、縣長章劍對記者表示,借核電城和之前相關部門批準的“核電關聯省高技術產業基地”,海鹽將建設“立足海鹽、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核電關聯產業基地。到2015年,基地形成技術水平高、配套能力強、產業功能全、輻射范圍廣的核電產業體系。
徐瀏華則對記者透露,中國核電城的規劃之一就是集聚區,“意思主要是,存量仍在當地,但我們希望未來核電關聯產業發展的增量,都往核電城靠攏。”
核電或在10月啟動
“在中國能源消費比重中,核電的占比僅為2%左右。相對于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的要求,核電未來肯定仍是發展趨勢。”章劍稱,“海鹽要做的,就是緊抓這樣的趨勢。”
“另一方面,日本福島核電站去年3月發生核泄漏之后,也客觀上為海鹽提供了機遇。”章劍告訴記者,“我們的想法是,在日本和歐美國家核電發展政策搖擺不定的時候,將他們的技術等力量引過來,甚至承接日本、歐美國家不能再發展的相關核電產業和關聯產業,為我所用。”
他對本報記者透露,前階段已有一批日本企業到過海鹽,“今后幾天,我們也會赴日本考察有關項目”。“除了吸引高科技外資,海鹽同時需要確定的是,哪些產品海鹽本地就能提供。”章劍說。
事實上,就短期而言,更大的機遇或來自國內,即中國核電項目審批的重啟。據此前中核工業相關人士猜測,下半年就可能重啟。
對此,一位核電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去年3月提出的安全大檢查、核安全‘十二五’規劃和核發展‘十二五’規劃相繼獲批后,確實有不少呼吁重啟的聲音。但可以確定,直到現在,相關部門仍未對外公布正式的重啟文件。但也可能不會公布文件,如哪一天某核電項目獲得相關部門通過,這就真正意味著,核電項目確實重新啟動了。”
“聽說了傳聞,但還沒有確切的消息。”浙江電渣核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向大林對記者表示,“模糊點說,可能在10月以前,也可能在10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