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一家企業社會責任(CSR)的主要體現在與公益活動的參與程度,捐錢捐物是最常見的一種CSR方式。不過這種單一的方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施耐德電氣就在不斷嘗試改變CSR的履行方式,比如聯合自己的下游經銷商一起來做公益項目,在同一個平臺上實現共贏。
6月27日至30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與24名施耐德志愿者一起,回訪了其捐贈的甘肅舟曲30所中小學,實地考察了圖書、電腦的使用情況。
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災后重建得到各方的關注。在此情況下,施耐德電氣對舟曲中小學進行了“施耐德電氣Luli圖書館”的援助行動,為舟曲104所職、高、中、小學校的27000多名學生捐贈價值1100萬元的書籍和電腦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踐CSR的過程中,施耐德并不是“單打獨斗”的!2011年3月,我們在廈門舉辦的分銷商大會上正式成立了企業社會責任聯盟(CSR Union)。”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戰略合作與可持續發展總監楊麗莉對本報記者介紹,施耐德的經銷商大的銷售收入在幾十億,小的也幾千萬,但從傳統意義上來說,這些企業CSR方面做得并不多,因此借助施耐德這樣一個平臺,合作伙伴就可以加入進來一起做公益項目,“做生意不光是賺錢,還要開心的享受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同時也提高了聯盟企業的知名度”。
在此基礎上,施耐德電氣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同成立了“施耐德電氣CSR聯盟基金”。并成功實施了首個無電村新能源援助項目。去年包括蘇州通源電器、上海高捷聯冠電氣、常州匯龍電氣以及深圳兆聯科技在內的施耐德十家經銷商參與了上述項目的捐贈。
在今年6月份舉行的“Luli周”捐贈活動上,又有蘇州通源電器、中豪電氣有限公司及上海高捷聯冠電氣等三家經銷商參與了CSR聯盟捐贈。
“形成做公益活動的習慣之后,這種關系就會持久的維持下去,現在已經有新疆的客戶愿意參與進來。我們希望用3~5年時間把CSR與經銷商及合作伙伴的聯盟完全建立起來。”楊麗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