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在富饒的江漢平原,在那里,我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光。記憶中,故鄉中秋那輪滿月格外大而亮。故鄉的月夜也總帶著迷幻色彩,坐在寬敞的稻場旁,聽老人們講天南海北的故事,那是童年時最快樂的時光。村邊的老榆樹上蟬聲輕唱,近處散發著的是泥土的芬芳,鋪面而來的則是濃郁的稻香。高高的棗樹上,棗紅了,我和小朋友們最期盼的是晚上刮起大風,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撿拾滿地不勞而獲的許多香甜。
最喜歡故鄉的那一輪朗月。走在故鄉的小路上,路的一側稻花飄香,路的另一側是緩緩流淌的小溪。天空中月亮又大又圓;月影倒映在溪水中,一圈圈的波紋來回蕩漾。溫柔的月、清澈的水……這一切互相呼應、互相融合,構成了一幅祥和美麗的鄉村圖畫。那份恬靜、那份柔美,讓我至今仍向往不已。
故鄉的中秋,彌漫著濃濃的節日氣息。家家都傾盡所能在中秋夜做上一桌好飯菜,蔬菜是從自家菜園里摘來的,雞鴨也是自家喂養的,從集市上買回來一瓶酒、一些肉和幾個月餅。最高興的是小朋友們了,他們笑著鬧著,分吃著月餅,感受著無邊無際的快樂。
中秋剛過,稻子熟了,要收割了。鄉親們拿出收藏好的鐮刀,在磨刀石上磨過,鐮刀便又發出鋒利的光芒。鄉親們弓著身子,左手握著稻稈,右手用鐮刀一割,稻稈應聲而倒。鄉親們飛舞著鐮刀,把收割了的稻子堆成一小垛。鄉親們動作熟練利索,很快就割下一大片,一年的勞苦終于換來了豐碩的果實。鄉親們極其珍視糧食,吃飯是絕不允許剩一粒米的。在故鄉生活過的孩子們,從小就懂得珍惜和節儉。
每到中秋,幼時的趣事、鄉親們那熟悉的笑臉總會浮現在我眼前,思鄉之情便越發濃烈。城里燈火輝煌,已經很難看到一輪皎潔的月亮。身在他鄉的我,每逢中秋,望著城里匆匆而過的行人,總是幻想能再一次回到鄉村的田頭邊、農舍的院落里,靜靜享受老家的氣息。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敝星锛压潱恢钟卸嗌偃嗽谶b遙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