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2013年中國與東盟貿易將有更大的發展,2015年實現5000億美元的貿易目標。”近日,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副秘書長許寧寧獲“中國—東盟商務合作友好使者”獎,該獎系東盟十國聯合首次頒發。
許寧寧獲獎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專訪時指出,2013年中國經貿合作要看重東盟這個新興市場,面對機遇和挑戰,中國與東盟的合作需要利用好“零關稅”等有利政策,并通過東盟市場開拓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
2013年需借力東盟
許寧寧指出,2012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高達4000.9億美元,相比1991年的79.6億美元,21年增長了近50倍。而且,2012年中國企業在東盟投資達4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了52%,東盟已是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的最大市場。
就國別情況而言,2012年中國與東盟十國貿易數額排前三位的國家仍然是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但增速排于前三位的國家是老撾、越南和文萊。在貿易順逆差方面,中國與東盟十國中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三國為逆差,與其他七國均為順差。
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合作為什么能獲得如此快速的發展?許寧寧表示,中國與東盟貿易之所以發展較快,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經建成;二是歐美經濟復蘇緩慢,使中國與東盟新興經濟體加強了貿易往來;三是東盟2012年經濟較好,需要進口中國機械設備、日用消費品等產品;四是近些年雙方投資合作加快也帶動了貿易往來。
許寧寧指出,2012年中國與歐美貿易額下滑的同時,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穩步上升。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與歐盟和美國兩大貿易伙伴的貿易額分別比前一年下降了3.7%和8.5%。相比之下,2012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高達4000.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0.3%,高于中國對外貿易6.2%的增幅,并且2012年中國對外出口平均增長7.9%,而對東盟出口則增長了20.1%。“在全球經濟低迷時期,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作為平臺,2013年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潛力將更大,擴大外貿額乃至擴大整個經貿合作需要擴大與東盟之間的合作。”許寧寧說。
充分利用“零關稅”
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體增長乏力,新興市場被寄予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厚望。尤其是東盟被視為2013年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的亮點之一,中國該如何抓住機遇,加強與東盟的合作?
“中國和東盟的合作,需要充分利用零關稅的優勢。”許寧寧指出,“零關稅”政策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對經貿往來最明顯的機遇之一,如果沒利用好該政策,則無法使中國和東盟的經貿發展產生最大的作用。比如,有些產品和領域雖然實行了“零關稅”政策,但中國卻缺少相關產品和領域的對接,這就造成了政策浪費,中國與東盟的合作需要將該政策用好、用足。
對于充分利用“零關稅”的具體舉措,許寧寧建議,一方面應盡快推動雙方的行業對接、產業合作,優化貿易結構,利用“零關稅”在11個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則應進一步開放市場,減小敏感產品比重,進一步擴大“零關稅”產品數量,在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和投資市場上有較大突破。
此外,加大與東盟之間的經貿合作,還需要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切實加強海關、商檢、交通、金融等領域的密切合作,為貿易和投資合作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而且,中國和東盟雙方企業家應提高自貿區經營水平,以自貿區經營戰略來開發市場。“中國企業可利用東盟與他國實施的自由貿易協定,從而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許寧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