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2年,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倍感艱辛和無奈。宏觀經濟增速的放緩一度讓投資者看淡工程機械行業的前景,下游需求持續萎縮也讓產能過剩的企業不堪重負,但是2012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2013新的征程已經起航,利好消息也在不斷涌現,給予在寒冬中堅守的從事工程機械行業的實業家們信息和希望。下面有小編帶您一起猜想,讓人倍感興奮和鼓舞的關于工程機械行業利好因素。
宏觀經濟面將溫和復蘇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這次會議確定了2013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首要任務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月8日前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紐約的“2013年中國經濟展望”論壇上表示,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在8%到8.5%之間,略快于2012年。且在未來20年,中國經濟將依然有高速增長的潛力。
而政策還將繼續協調“三駕馬車”的關系。有分析指出,宏觀政策將致力于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新一輪促銷費政策有望出臺,并通過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對投資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作用下,投資和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會加大,生產者整體經營環境會有所改進。另外,今年經濟面臨的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外需難有明顯起色,但會好于2012年。預計央行將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延續雙向波動的情形,為外貿提供良好的匯率環境。
良好的宏觀經濟的基本面,將有效促進各行業的發展,工程機械行業也將受益與穩定向好的宏觀經濟局面。在固定資產投資好轉和下游行業復蘇的背景下,更加有利于工程機械行業的轉型升級。
城鎮化進一步擴張
城鎮化將是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發動機。隨著城鎮化進程推進,40萬億投資的不斷釋放,基建、地產投資反彈和政府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包括交通、水利、城市建設、資源開發等在內的開發項目如火如荼地展開,為基礎工程機械的銷售提供了有利的市場環境。
圍繞城鎮化布局發展的各類基礎設施投資也將成為2013年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無論是修路架橋、建學校造醫院、“水、電、氣、郵、網、信、銀”等基礎配套,抑或是蓋住宅建商場,還將帶動幾十個行業上百個制造業部門聯動受益,而這也將為工程機械的發展帶來持久動力。
鐵路等基建投資穩步回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2013年鐵路基建投資仍將保持高漲態勢。多數業內專家表示,2013年鐵路基建投資肯定在6000億元以上,初步規劃是6300億元左右。而城市軌道交通也將蓬勃發展,2012年發改委已經批復了34各城市的軌道交通發展規劃,
鐵路基建投資大幅增加,一方面是根據相關規劃實現既定目標,另一方面也因為建設成本不斷增加。“高鐵要修,煤線要修,省會之間還要拉通。有分析指出,今年新開工項目肯定要比去年多。而鐵路等基建項目項目的開工,必將帶動挖掘機、推土機、起重機、混凝土機械等相關品種的運用。
樓市剛性需求不減
對于2013年的房地產行業走勢,我們認為總體還是比較樂觀的,全年有望繼續溫和增長,但行業整體難現大逆轉。隨著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的繼續改善,以及中央關于城鎮化建設等方面推進,都將對房地產行業形成一定的利好。
隨著后期宏觀經濟環境的繼續好轉以及政策面的穩定,或將為樓市的繼續回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預計2013年房地產行業銷售數據仍保持穩定的增長。在銷售保持穩定增長的前提下,房地產投資將保持企穩回升趨勢,將帶動開發建設步伐加快。
走出去仍處于戰略機遇期
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集體出海”,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道路上的標志性事件。2013年或提升技術和品牌,或拓寬產品線,或贏得海外市場,多數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走出的步伐將會更加穩健。
有專家就表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集體出海”,代表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種新趨勢:由早先瞄準能源資源等實物資產,轉向關注品牌、技術和渠道等無形資產,以帶動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而拉美、非洲、東南亞、中亞、南亞等地區的經濟發展還處于快速上升通道,基礎設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而這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走出去的而言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