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業內獲悉,今年煤炭供需合同簽訂工作基本接近尾聲,從價格談判情況看,煤炭企業多處于被動地位,且實際執行情況不如談判結果那么樂觀。
另據了解,由于煤價下跌,目前國內大部分煤炭企業的煤炭銷售價格已達到生產成本線,部分煤炭企業甚至已經虧損。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上半年煤企業績難言樂觀,下半年若需求回暖,煤企的日子可能會好過一些。
合同簽訂近尾聲
國家煤炭工業網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煤炭供需合同簽訂工作基本接近尾聲,價格談判上煤炭企業多處于被動地位,且實際執行情況不樂觀。
環渤海沿海地區主要以神華集團為代表,市場煤和長協煤的比例為3∶7,現貨價格按照環渤海價格指數確定,長協定價比環渤海價格指數低10元/噸。山西地區的價格主要以陽煤集團、晉煤集團、潞安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四大煤企為代表,在2012年重點電煤價格基礎上每噸微漲20-30元。山東地區則是本月初在政府部門協調下簽訂協議。
另有東北、安徽、河南等地的電煤企業至今未就價格問題達成一致。其中,東北地區的龍煤集團2012年重點電煤價格低于市場價格,因此2013年實行價格并軌中希望每噸煤漲100元左右,但電力企業表示難以接受;安徽、河南等地的煤企則希望2013年合同價格保持2012年重點電煤價格的水平,但電力企業希望合同價格低于當前市場價格。
不過,由于前煤炭供大于求,實際執行情況并沒有上述談判情況那么樂觀,并非完全按照簽訂的情況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