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各級政府構建“和諧社會”及“平安城市”戰略的實施,監控技術得到了有效推動,獲得了質的提升。尤其是前端數據采集技術,作為整個遠程安全監控網絡的最重要部分,它將場景原始的信息進行采集和處理,滿足應用需求。
進入秋冬以來,各省市霧霾天氣頻繁,尤其是我國北方地區,大霧天氣給市民外出帶來了不便,對交通監控也產生著嚴重影響。霧霾天氣使戶外監控視頻質量明顯降低,不僅圖像色彩暗淡、對比度降低,一些重要目標的細節更是難以辨識。而惡劣天氣對視頻監控的影響首先是源于對鏡頭的影響。毋庸置疑,攝像機需要通過鏡頭來采集被攝物體光線,再進一步處理成數字圖像。而有霧天氣空中飄浮著大量有粉塵、水汽凝結成的顆粒物,一旦密度過大就會阻礙光線的傳播,不僅肉眼看不到信號燈,普通鏡頭也只是看到模糊不清的畫面,很多監控車流量的新聞視頻里都可以看到類似畫面。
霧霾頻襲考驗監控技術衍生安防前端需求市場
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靠攝像機的功能和鏡頭的性能。現在很不少攝像機帶有透霧功能,因此實現這些功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選用的鏡頭。普通鏡頭,透過的是可見光部分,這部分光波無法繞過空氣中濃密的霧氣顆粒;而帶紅外功能的鏡頭可透射紅外光,紅外光具有較長的波長可以繞射這些顆粒物,進而能夠清晰成像。
可以說,霧霾天氣,給監控攝像機、鏡頭等安防前端數據采集技術帶來了商機,帶來了挑戰。那么,在“大蛋糕”面前,用戶關心的安防前端技術存在著哪些趨勢?
1、攝像技術將向著大動態和低照度方向發展
攝像機是信息采集的執行者,在監控系統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故許多廠商都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對于常規的安防監控系統來說,不言而喻,研發的重點都集中在清晰度和感光度的提高方面。
目前的圖像傳感器有兩大類,即CCD和CMOS傳感器。一般來說,相對于CMOS來說,CCD具有感光度高、噪點小和分辨率高等優點,但與此同時,也具有功耗大、成本高和電路復雜的缺點。而CMOS的耗電量僅為CCD傳感器的1/10左右,況且由于CMOS技術利用超高的集成度,將許多外圍器件集成一體,大大減小了復雜度,并減小了體積。正因如此,目前CMOS傳感技術更新速度要遠快于CCD技術。
Micron是CMOS傳感器的主要供貨商,另外還有Omnivision和ST等。目前,Micron的MT9T031和MT9P031CMOS傳感器分辨率已經分別達到300萬和500萬像素,據該公司的一位行銷區域經理認為,CMOS與CCD兩種技術的競爭格局將繼續,而500萬像素將是兩種技術的分界點。但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CMOS的各項性能在逐步靠近CCD技術。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相關技術創新值得一提。比如松下公司推出的第三代超級動態(SDG)技術。使圖像的對比度動態范圍擴大了40多倍。三星公司的信噪比提高技術,以及鏡頭鍍膜技術,可以實現了超低的光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