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媒體報道,2013年以來國內網絡和高清攝像頭價格下挫厲害。去年網絡攝像頭的均價是250美金,今年網絡攝像頭均價降至220美金,跌幅達到12%,高清攝像機降價幅度更達到20%-30%。安防行業成為下一個燒錢行業,這樣的命題好似在危言聳聽。然而,安防領域的價格戰卻是實實在在的,一些中小企業紛紛叫苦。
價格戰:安防變局第一特點
價格戰的核心是技術變革。由于IP監控系統的發展以及廠商需要拓展監控系統,多個廠商都一窩蜂地做解決方案,但做解決方案需要去面對市場和終端用戶的需求。價格戰的核心命題是技術變革壓縮了渠道,導致渠道的扁平化發展。
行業推動的技術變革,是順應中國平安(601318,股吧)城市建設包括“四萬億投資”的大背景的,但巨量的投資是不可持續的,而且現在業界還面臨地方債務的巨大挑戰。依靠投資拉動的市場有可能會快速萎縮,但消費拉動的市場又在哪里?包括民用的、家用的消費品市場,我們是否已經做好準備?技術已經不是問題,標準也不是問題,但惡性的低價競爭正在讓行業快速爛掉。
高清監控領域價格戰凸顯
從市場角度來看,安防視頻監控領域中,高清監控仍然是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縱觀2013年各大安防展會及廠商的推薦,無論是模擬還是數字"高清"占比幾乎全覆蓋。在這種大趨勢下,廠商一定會借機大賺一筆,然而,與我們猜測完全相反,因高清監控的到來,各大安防廠商紛紛打出了"價格戰"。
這種價格戰并非以哪家價格更低而取勝,更多的是參照產品的性價比而言。針對行業化的高清監控攝像機,兩百萬像素產品比比皆是,若要做的有特點、有賣點,價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要看性能。如今,用戶需求多變,夜視、寬動態等功能缺一不可,這就要看廠家如何滿足用戶需求,完成這單業務了。
2012年網絡視頻監控設備銷售量增長超過25%,市場營收超過30億美元。以往用戶只關注監控覆蓋率,而隨著數字化監控市場越來越成熟,用戶對產品定位也越來越精準,高清自然成為大家的首選,粗狂型的擴張模式在2013年有所緩減。高清監控成為大家的不二選擇。
需降價迎合市場,為開拓民用安防?
租車行業本來錢賺的好好的,在資本擁擠下現在大打價格戰;電商一直虧本賺吆喝,團購就更不用說了,大家都活的很難受;視頻行業燒錢買版權,結果大家都無法盈利。這些都是時下燒錢行業的特色。
現在的情況很殘酷,從今年6月開始,在各種項目的競爭上對手采用了大幅調價的策略,把很多項目的競標下調了20%-30%,渠道上也出了很多策略擾亂公司市場。這些導致市場價格下降厲害,據業內人士透露。
降價也不是現在才開始的,2000年前后,國內安防設備廠商崛起,通過價格戰“干掉”不少中國臺灣和韓國存儲廠商,此后大廠商通過價格戰不斷洗牌,市場集中化提升至海康威視(002415,股吧)、大華股份(002236,股吧)雙寡頭格局。2011年5月,兩家巨頭相繼推出低價位的攝像機,海康的4路DVR價格由原來700多元降至不到300元,大華的同類DVR的價格也下降40%,一時間正品降到“山寨價”。但今年的價格戰與往年不一樣,安防視頻監控產品重在"快",不斷用新產品替代老產品,殺價在每年的4-6月都會出現。但今年不是簡單的老產品去庫存,而是對手面臨著一些競爭壓力。
今年降價幅度最大的是720P高清攝像機,多數廠商認為與海康今年推出720P高清民用安防攝像機有關。據了解,海康今年大步進入民用安防領域,推出幾百元售價的720P高清攝像機,行業對此解讀為“把行業化應用賣到一千多的攝像機放到民用市場,且只賣幾百塊,相當于變相降價”。而其他廠商并沒有專用的民用安防攝像機,對此表現措手不及,被迫對行業應用產品降價應對。
價格戰意味著企業需要降低成本迎合市場低價需求。這是大企業整合市場,推動行業變化的常用手段不足為奇。這種錢燒的也很正常。而且手段將會被持續應用。
隨著家庭安防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未來行業標準的確立,未來安防監控市場大一統不無可能。我們可以想象,一旦標準統一,產品勢必會同質化,單個產品的利潤也就相對降低。為了獲取利潤,企業只有擴大銷售量,采取薄利多銷的方式賺取更多的利潤。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企業勢必會在市場上進行圈地。如何圈地最有效,用錢圈地圍城是最有效也是最常見的手法。
類似于網絡視頻行業,為了獲取播放版權,花費巨額資金搶奪首播版權,管他利潤去哪兒了。賠錢的買賣去贏得市場。大企業動用資金鏈優勢,強力覆蓋整個市場,一擊而倒一大片。安防行業未來民用市場的開拓,下一個燒錢的行業不遠了。
做好價格戰生死準備
第一,關于價格下降的趨勢。價格戰的核心命題是技術變革,技術變革和體量規模不斷的樹立新的門檻,使得中小廠家難以持續保持競爭能力,從而使市場向大廠家收斂。領先企業兩倍于行業的增幅,市場快速向領先者收斂,然而增幅能維持多久?當前面對的問題是,政策性市場的投資趨緩,消費市場尚未成熟,收斂之后的市場,如何擴展新的市場空間,而不僅僅是競爭互博。一個公司只有全產品線作戰、具備解決方案能力且保持創新能力才能保證不出局,這個趨勢愈加明顯。
第三,商機背后依然有生存危機。胡總拋出的結論是“做大還是做強”,但國外廠家全部被壓縮到細分市場,如交通、智能樓宇,其實細分市場能否活下去仍然存疑。未來的機會可能更偏于數據層面,當前全國號稱建設的100多個智慧城市中,沒有一個是真正“智慧”,因為沒有人知道如何管理、使用、運營數據,數據的應用和處理能力蘊含商機。未來整個行業從產品向服務的轉型,設備廠商的產品利潤會再次被壓薄,未來的贏利點需擴展。
第四,價格戰下的創新悖論。創新的確讓中國品牌快速崛起,國外品牌退讓,但創新意味著研發大批量高投入,需要高毛利支撐,但高毛利支撐受到價格戰破壞,這是個悖論。長遠來講,創新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安防行業未來走向成熟,還是要能夠使大企業和小企業都能夠保持創新的動力和獲利。
未來:創新成產業發展的主題
創新,是2014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安防產業發展的主題。正是不斷的創新,讓中國的民族安防品牌開始崛起,并導致外商聲勢在中國市場快速地消退,但創新也意味著大量的研發投入。企業要加強研發投入,就需要企業較高的毛利來支撐,而高毛利又與價格戰遭遇,這就成為一個打不開的死結。
此外,新的市場在哪里?第一,就是海外市場,目前海康、大華的海外市場占比具有20%左右。第二個就是民用市場,在民用市場,技術的實現已經沒有問題,但價格戰卻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以及盈利模式不明確,也是我們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