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云計算廠商之間如何博弈,如何打公關戰、價格戰的話題,如果展開去,那也是非常有趣的一個話題。但拋開些戲劇性情節,我們會發現,在2013年,云計算在神州大地上已經從此前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成了一種無法阻擋的趨勢,開始真正的生根落地。
2013年公有云大事記
如果說在2013年之前,大家對云計算還持觀望態度的話,到2013年底,已經沒有人懷疑云計算的價值。企業所考慮到問題也已經從是否使用云計算變成了如何利用云計算。云計算已經悄然成為互聯網中的水、電、煤,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性基礎設施。
云計算是自來水,即開即用
“云計算”的概念提出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此前很長的時間里,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云計算”就像他的名字一樣讓人覺得云里霧里。“彈性”、“高可用性”、“集群”這些高大上的詞匯經常被用來作為云計算的宣傳語。這些詞匯讓云計算看上去那么美好,但也使得云計算看起來遙不可及。
事實上,要理解什么是云計算,并不需要搞明白這些詞匯的意義。你不需要知道發電機的原理,不妨礙你使用各種電器;你不需要懂無線電方程式,也可以很好的用手機聯系遠方的家人。
云計算正是這樣一種基礎設施,你不需要知道他是怎么實現的,有什么特性,便可以用它來實現你想實現的各種功能。
打個簡單的比喻,傳統的IT基礎構建就像自來水普及之前的鄉村:如果要喝水,那就得自己去挑水。家里有幾個人,需要多大的水缸,每天要打多少水,這些每家每戶都得自己估摸好了。
水缸大了,那只能空著,小了還得再買一口。水打少了,就只能少喝點,打多了,第二天就只能倒掉了。
而當通了自來水之后,每家安裝一個水表幾個水龍頭之后,你就不需要再擔心水缸大小,每天要打多少水的問題了,你只要打開水龍頭接水,每月按時交水費就可以了。
云計算實際上就是計算領域的自來水。有了云計算以后,當人們需要使用到計算資源時,不需要再去想需要一個配置多強的服務器、需要多少存儲、多少帶寬,而是打開一個“水龍頭”,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帶寬資源便可以像自來水那樣方便的被使用、控制。
從高級到低級,云計算的逆生長
熟悉云計算定義的人一般都知道,云計算一般被分為三個層次:SAAS(軟件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云計算的的最高層次是SAAS,然后是PAAS,最后才是IAAS。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事物總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大概所有人在這樣的分層體系指導下,會想當然的認為云計算應該也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
可是有趣的是,在云計算領域這個發展規律似乎好像正好的反過來的。
最先提出云計算概念的谷歌,其最大的云計算服務——搜索(SAAS)在很久以前便已經成熟的不能再成熟了。在2008年谷歌推出了其GAE平臺(PAAS),成為當時云計算的一面大旗。而直到2013年12月3日,谷歌終于開放了旗下的IAAS平臺GCE。
反觀國內的云計算主流廠商,也會發現這種你生長的情況普遍存在。
例如金山云開始做的便是云儲存服務。與此同時,由于需要為小米的云服務提供海量高速穩定的服務,金山云的技術越來越成熟,規模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到2013年年底,金山云已經可以開放出來面向公眾服務。
金山云的總裁王雨林解釋了這種情況產生的背景,他說:
“云是個巨頭的生意,像亞馬遜帶動整個亞馬遜的云;淘寶帶動了整個阿里云的發展;騰訊的游戲讓騰訊把云平臺做出來了,做云是要有個巨大的規模,原有業務的規模很重要,只有原有規模足夠大才能撐得起你這個業務和成本。”
騰訊云也經歷了差不多的發展路程。由于QQ空間和QQ游戲的高速發展,騰訊需要在內部建立一個方便使用的基礎設施平臺以便上層的應用可以隨時調用。騰訊云就在這樣的業務要求下漸漸成形。
也正是云計算發展的特性,云計算的主導廠商多為互聯網廠商,而不是傳統的IT設備廠商。
術業有專攻,大小玩家活法各不同
云計算作為一個規模游戲,越是大的玩家提供的服務就越全面,提供的服務等級就越往下沉。阿里、騰訊、亞馬遜、微軟等巨頭都提供的服務幾乎都覆蓋了從IAAS到SAAS各個層面。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只有傳統的巨頭們才可以進軍云計算,在很多細分的領域,也存在著小型云廠商的機會。
七牛和又拍云存儲是國內比較早開始做云存儲的PAAS廠商。憑借著對存儲的特殊理解,特別是圖像處理以及訪問加速方面的積累,這兩家圖片云存儲廠商都有著不錯的市場份額。
而到了SAAS層面,就更是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了。網盤、云筆記、在線相冊、企業協同辦公、項目管理等等云應用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不過總體上來說大多數SAAS項目都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并沒有穩定的形態和商業模式,國內暫時還沒沒有像Salesforce或Dropbox那樣成形的面向企業和個人的SAAS服務。而IAAS和PAAS在2013年已經取得的長足的發展。
挑戰傳統IT
云計算攻守之勢
如果說互聯網云計算廠商之間的競爭是打情罵俏的話,傳統IT廠商和互聯網廠商之間的博弈可以說是一場生死之戰。
隨著云計算廠商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對設備的要求越來越細化,傳統的IT廠商所提供的標準化設備越來越無法滿足云計算廠商的需求。
王育林向鈦媒體透露,由于傳統普通的硬件已經不能適用,金山云的存儲服務器已經是自己設計并定制生產。
2013年1月,百度位于南京的云計算數據中心首度對外曝光。整個南京云計算數據中心中最為矚目的ARM架構服務器端規模應用也是由百度自行研制開發。
大型云計算廠商紛紛開始轉向自行設計生產的服務器系統,并通過這些基礎設施對外提供服務。這完全不同于傳統IT廠商通過賣設備并收取維護費的商業模式。
11月27日,阿里云召開發布會,高調發布金融云服務,而該會議的主題便是借助阿里云去“IOE”(IOE分別代表著IBM的小型機,Oracle的數據庫,及EMC存儲設備)化。
阿里集團希望通過把大規模的云計算集群資源開放給金融行業用戶,使其獲得安全、便捷的云計算服務,以擺脫傳統IOE的束縛,實現傳統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
隨著云計算的不斷發展,原來上下游關系的互聯網廠商和IT設備提供商逐漸站在了互相競爭的對立面上。而這種競爭在2014年必將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