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家連續出臺分布式發電電價補貼政策,分布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以及地面大型電站的區域電價政策,新能源裝機大幅增加。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潮流中,新能源熱度有所降溫。混合所有制在新能源領域,以及在新能源所處的供電側是什么情況?是否存在足夠的施展空間?
“雖然在發電企業集團層面有討論混合所有制實施的措施,但電力領域主要問題依然是推動電力體制改革,打破壟斷的問題。只有如此,才能建立真正的電力市場,從根本上解決并網難。” 一位國有發電企業人士稱。
該人士17日在江蘇揚中舉行的綠色能源裝備研討會間隙,接受了記者采訪。
表面紅火
中國的風電、光伏新增裝機連續居于世界前列。
去年,國家連續出臺分布式發電電價補貼政策,分布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以及地面大型電站的區域電價政策,新能源裝機大幅增加。
在光伏電站大規模發展后,技術并不成熟的光熱發電領域,開發商也已經在圈地等待政策明晰。“西部的青海省德令哈、甘肅等地,適合建大型地面電站的地已經被企業圈定,剩余的空地不多了。”一名為光熱發電提供零部件的民營企業人士對記者稱。
但另一方面,本報記者了解到,國家大力支持的分布式發電項目,執行并不順利。分布式電站執行度電補貼,使用后方可得到補貼。電網企業出臺了分布式電站接入的標準和申請程序,地方初期都上報了數量可觀的項目。
上述民營企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地方雄心勃勃的分布式電站發展計劃,去年真正落地執行的僅有百分之十幾。
子所以落地困難,主要是并入電網的程序復雜,以及按照新標準產生的各種預先審批——比如接入電網需要政府部門提供的報告和批準文件等,加重了并網難度。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分布式新能源電站還涉及到屋頂資源分散、產權不清晰、企業存續等問題,分布式電站做起來并不容易。因此,他建議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項目并重。
中國新能源電力發展時間短,企業良莠不齊,質量難以保證,價格競爭激烈也給新能源表面紅火投下了陰影。
并網難題“門檻”
在大型發電企業看來,并網難題和混合所有制,是一個連續的問題。
上述國有發電企業人士對本報記者稱,電改已經10多年,但廠網分開后并沒有持續下去,五大發電集團相互競爭上網,電網公司成了裁定者,電力從上網到消費終端都是電網企業負責,傳統電力是這樣,新能源電力也是這樣。
石定寰認為,根源還是在壟斷,雖然電網公司的態度已經開放許多,一切走在向前走,但是壟斷的體制依然沒有變。
該國企人士稱,電力行業的供電企業是電力體制改革的結果,已經實現競爭,現在的問題是在輸配、價格方面進一步貫徹電改的思路,而不是在各個環節推出似是而非的混合所有制。
針對國家電網公司推出直流特高壓、換電/充電設施以及抽水蓄能電站引入民營,實行混合所有制的措施,該人士認為,這僅是一個態度,關鍵問題還是輸配分開,像高速公路一樣只收取過網費,厘定清楚輸配電價。
石定寰也認為,長遠來看,還是要進一步電改,在輸配環節和售電環節引入競爭,或加強對電網企業的監管,才能解決新能源并網難的問題。至于現在推出的混合所有制,他認為并沒有觸及電力系統的壟斷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