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十二五”規劃正處入專家論證階段,七大新興戰略產業之一的電動汽車業發展迅猛;自動化控制離不開變頻器,電動汽車驅動器更是變頻器拓展的空間;面對物聯網和電動汽車行業上萬億元的“盛宴”,變頻器行業能分羹幾何?
節能作用突出
并且,變頻器能夠通過電機軟啟動、補償功率因素、改變設備輸入電壓頻率達到節能調速的目的,而且能給設備提供過流、過壓、過載保護。尤其在精細加工領域,通過變頻器高質量地控制電機轉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制造工藝水準。可以說,變頻器是目前最理想、最有前途的電機節能設備,幾乎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都與變頻器密不可分。
雖然變頻器有著諸多優點,但是由于價格的問題,目前他的大規模推廣使用受到了限制,處于所謂“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洋品牌市場占有率約7成
國內變頻器市場是以外資品牌的進入而發端,外資品牌先入為主,目前在國內變頻器市場的占有率約7成。主要有ABB、西門子、富士電機、三菱電機、安川電機、臺達、施耐德、***、丹佛斯,占據了我國中低壓變頻器市場的前12強。本土企業規模最大的英威騰已經排名在13名之后,其他本土企業的規模更小。
我國變頻器配套產業的實力相對較弱,國產品牌無論在技術、加工制造、工業設計、資金實力方面,都與國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本土企業成立的歷史不長,許多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較短,在產品的成熟度和品牌知名度方面還很難與國際知名品牌抗衡。本土企業主要生產V/F控制產品,對于性能優越、技術含量高的矢量變頻器等產品,國內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開發出成熟的產品。
21世紀以來,變頻器行業高度裂變,眾多外資品牌在中國建廠,實施本地化經營。原有內資品牌的人員和資金不斷分離,成立了眾多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山東、上海等沿海地區。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許多品牌將被逐步淘汰出局,未來的變頻器市場將是一個品牌集中度較高、競爭更有序的市場。
現在,有很多原因制約著本土變頻器企業的發展,比如部分變頻器生產企業的運營采用外包的方式,例如外包某些變頻器部件,由于管理不當,存在著潛在的質量風險。另外,迫于競爭壓力,某些企業會選擇集中資金和技術發展單一產品和市場,形成單一化經營的局面,例如只生產適用于某一行業的專用變頻器等。
但是,中國的變頻器市場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以價格導向為主,這就導致許多國際品牌在中國推廣的變頻器型號與國際上有差異,因此為本土變頻器品牌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機會。隨著本土品牌的興起,本土變頻器企業的市場份額正逐步擴大,特別是近幾年出現加速替代外資品牌的趨勢。雖然尚未具備和西門子、ABB等國際頂級品牌展開全面競爭的實力,但在部分細分產品和市場上顯示出一定的競爭優勢,市場份額逐步擴大。預計,未來幾年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將超過歐美品牌。
行業將維持高增長
回顧2011年,國內市場中低壓變頻器供不應求,第一次出現比高壓變頻器增速快的現象,高壓變頻器競爭加劇,價格繼續呈下降趨勢。上半年市場穩勢上漲,但第二季度末出現訂單緊縮現象。歐美系廠商依然是低壓變頻器市場的排頭兵,增長速度大多超過10%,其中臺達達到30%。日系企業大多因為原材料短缺等原因,造成貨源緊張。本土廠商大多超過20%的增長,其中英威騰、匯川等企業均有不錯的成績,主要是通過OEM(定牌生產和貼牌生產)帶來了良機。
專家綜合分析變頻器行業及市場的環境認為,雖然2011年中低壓變頻器行業的整體增速降低,但是變頻器行業的長期發展前景依然十分看好。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的主要供應國是德國和日本,目前我國部分廠商開始研發并生產IGBT,IGBT的國產化使變頻器的主要原料成本存在下降空間,帶來變頻器價格的進一步下降。隨著“十二五”規劃的推廣實施,國家對節能環保越來越重視,節能減排工作不斷強化,2012年市場對變頻器的需求將增大,變頻器行業將維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長。物聯網和電動汽車是“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新興戰略產業,隨著這二個產業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必定為變頻器行業帶來新的更大的發展空間。
雖然我國中低壓變頻器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然而對于生產企業,尤其是本土企業,潛在風險也同時存在。這是因為本土企業起步較晚,高端變頻器技術的研發一直存在瓶頸。本土企業必須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夠搶占市場份額,順應變頻器行業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