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測溫技術對電力安全生產和供電可*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目前國外的一些電力部門應用已很廣泛,應用范圍也從最初的電氣設備和電力線路開始擴大到發電廠等有關方面。中國的電力行業也有非常大的需求,但是進口的采集量卻達到了70%,而我國國內生產的測溫儀有80%出口到日本、歐洲國家。同質量的優質產品,在國際競爭平臺上,價格相近,口碑和銷量旗鼓相當;而在國內,境況卻大為不同。同樣的產品,披上“進口“的牌子,身價翻倍,在缺乏完善服務的情況下,銷量反而遙遙領先。這能否給我們一些啟示呢,國人不能盲目的追求所謂的進口,同時要支持國產產品,而且并不會很差。
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是高新技術產品確保產品質量優良最基本的條件。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水平相對先進,產品質量可*性較好,對于某些已經規模化的進口品牌來說,這一點無庸置疑。但目前國內的進口牌子良莠不齊,有些國外產量很低的產品也打著“進口”的幌子,工業化規模化既無從說起,質量和可*性能自然也無從說起。因此,國內用戶不能簡單地認為“進口的必然是好的,”而是應該客觀地、科學地了解單一品牌的國內外產銷情況及工業化水平。這樣,才能避免因盲從而上當。
同等質量,國產與進口儀表設備價格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哪?
其實就是營銷模式的不一樣而導致的。
進口產品主要采取分銷代理制,分銷商以利潤最大化為營銷目的。而目前國內進口品牌的代理商多采用分級制度,某些品牌的分銷隊伍眾多,管理混亂,同一產品價格千差萬別,令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很多代理商更是利用國內用戶的采購誤區,刻意宣揚技術如何高端,誤導消費者,乘機調高價格,賺取高額的中間利潤。代理事務一完成,代理商往往轉行在干別的,這樣,用戶要進行設備的維護、維修和標定就無從下手了。
而國產廠家采用的是直銷模式,直接面對用戶,摒棄中間環節和中間費用,價格真實,服務至上,卻往往不被國內用戶接受。
最后在售后方便,大家都會產生這樣一種誤區,進口產品質量有保證,售后服務不重要,而完好優質的國產售后服務卻沒能得到大家的重視。
因此,我總結了以上的一些國人的誤區,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想想,其實國產也是比較有優勢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