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的產量已經連續9年居世界之首,但這絕不表示中國是鋼鐵強國。產量的輝煌掩蓋不了鋼鐵業的內在危機,其危機的要害表現在兩個問題上。
一是能耗大
每生產一噸鋼所用的礦石、煤炭、電力等資源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隨著這些年鋼鐵業發展,一些地方大煉鋼鐵,單位鋼材消耗資源量在遞增。
二是產品結構不合理
低附加值的長型鋼材占了60%以上,而汽車、機床、家電等行業所需的高檔鋼材要大量進口。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鋼鐵企業規模太小,達不到規模經濟所要求的產量水平,也不具備創新能力。所以,鋼鐵業發展的結果是進口大量礦石,加工成低檔鋼材之后又大量出口,消耗了寶貴的資源,造成煤電的全面緊張,留下了污染,只賺到了微不足道的利潤。鋼鐵業的這種超常規發展不符合中國實現持續增長,建立節約型經濟的總方向。所以,7月20日國務院公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實行鋼鐵新政,是極為有意義的。其中提出的合理控制生產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品種結構等對中國鋼鐵業發展都有戰略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