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黃葉病在桃園中普遍發生,多從新梢頂端嫩葉開始逐漸褪綠黃化,逐漸向基部發展。一般葉片在長大前就表現出癥狀。隨后全樹新梢頂端嫩葉失綠,葉脈淺綠色,葉肉失綠成為黃白色,發病嚴重時,整片葉全部黃化,最后白化;葉尖、葉緣出現茶褐色壞死斑,新梢頂端枯死,中上部葉片早落。
桃樹黃化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鐵抑制了葉綠素的合成,桃樹表現出失綠、黃化或白化癥狀。
2、土壤濕度過大,氧氣不足。雨季排水不暢,土壤積水;灌水過多過勤;桃樹栽植在較黏重或板結的土壤中,透氣性差,都會導致土壤中氧氣不足,桃樹根系呼吸受阻,從而導致黃葉,嚴重的會出現爛根現象。
3、過量施肥或施入沒腐熟的農家肥,都會造成肥害,部分或全部根系死亡,致使葉黃化或死樹。如果偏施氮肥,使土壤中多種微量元素,如鋅、銅、鎂、錳等供應失調,元素間發生拮抗作用,就會引發黃化病。
4、土壤鹽量過高。pH值大于7.5的鹽堿地,鐵元素極易被土壤固定,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桃樹也將出現黃化。
5、個別樹前期掛果過多,負載過重,樹勢極其衰弱,樹體貯存養分不足,葉片合成的有機物優先供應給果實生長,根系生長受到抑制;乜s修剪后,營養缺乏,樹勢難以恢復,新梢表現黃葉。
6、根系有病蟲害如根腐病、根結線蟲病等干擾和破壞了根系的吸收和合成,或枝干有腐爛病、流膠病等,造成營養不足,都會導致黃葉。
7、螨類危害葉片黃化。
針對桃樹黃葉病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根系和土壤方面:
土壤黏重、板結、鹽堿地地塊施用微生物菌劑地力旺300-500倍灌根,能夠釋放土壤中已經固化的多種營養元素,活化土壤,調節土壤酸堿度,促進根系生長和吸收營養,數億有益菌的加入,成功占位,抑制病原菌的活動,減少病菌的侵染。結合中耕松土,雨后及時排水,可以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的生長,養分的吸收。
2、營養方面:
推廣平衡施肥技術。做到氮、磷、鉀配合施肥,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配合施肥,基肥與追肥時間選用恰當。在桃樹萌芽展葉期、開花前后、果實生長期等分配養分階段,及時使用靚果安300-50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通過葉面補充營養,運輸到樹體的各個營養器官及組織,以防樹體自身創造的營養不足,出現展葉晚、過量落花落果、果實小、落葉早現象,造成樹勢衰弱,抗性差的特點。除草劑對果樹樹干及根系產生不良影響,容易造成樹勢衰弱,應減少其使用量。
噴施硫酸亞鐵和螯合態葉面肥沃豐素,便于桃樹葉片快速吸收,增強葉片光合作用。
3、修剪方面:
中早熟桃采果后第一次修剪量要輕,只要疏除外圍和上部個別影響光照的旺枝,內膛光照得到改善后即可。應用摘心、疏枝、回縮等眾多方法進行修剪,這樣樹體結構合理,通風透光,葉片生長好,促進光合作用創造更多的有機物。
4、病蟲害防治方面:
由于缺素或者葉果部病害出現黃化的樹體,可以使用靚果安300-50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黃化嚴重的需配合使用青枯立克200-300倍+沃豐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灌根。如果是因為腐爛病或者流膠病造成的黃葉現象,除了以上操作,還需使用潰腐靈原液擴大范圍涂抹流膠點或者病斑位置。
有根腐病的趕緊使用青枯立克、大蒜油、沃豐素灌根,殺菌,控制根腐病的進一步擴展,及時補充營養,促進樹體內有機物的上下傳輸,產品中還含有促生根成分,促進根系的生長,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