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一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上的研究顯示,韓國和東亞綠色和平組織的研究人員在共同調查了來自21個地區的39種食鹽品牌后,人員發現只有三種不含微塑料,分別是來自中國臺灣(精制海鹽)、中國(精制巖鹽)和法國(太陽能蒸發生產的非精制海鹽)。
近幾年,全球環境中的微塑料污染一直是倍受關注的問題,在一方面想方設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研究人員也在調查環境方方面面中潛在的塑料成分,在幾年前,就有研究人員在海鹽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但是當時并不清楚微塑料在這個生活中最常用的調味料中的分布到底有多廣。
此次新研究的發現與之前在食鹽中發現塑料的研究結果一致,新研究就微塑料污染的普遍性做了調查研究,根據研究發現受到塑料污染除了海鹽的還包括來自湖泊和巖石的食鹽。
根據研究發現,在不同品牌的食鹽中發現的微塑料密度差異很大,亞洲生產的食鹽到目前為止是所有樣品中含微塑料最多的,這與塑料通常流入大海有關,39份食鹽樣品中,28份樣品是海鹽,9份是巖鹽,2份是湖鹽,而在印尼出售的鹽中發現了最高數量的微塑料;亞洲是塑料污染的高發區,而印尼有54720公里長的海岸線,在15年的一項研究中,印尼被列為世界上塑料污染第二嚴重的國家。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研究結果,人類通過海產品攝入微塑料與特定地區的塑料排放密切相關。為了限制我們接觸的微塑料,我們需要采取預防措施,比如控制不良的塑料排放行為,更重要的是減少塑料垃圾。
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估計,成年人平均每年通過鹽攝入近2000個塑料微粒,而這對于人體有何影響還是個謎。
紐約州立大學弗雷多尼亞分校教授Sherri Mason曾與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了另一項關于食鹽的研究,她稱:新的發現為評估微塑料影響增加了‘新的拼圖塊’。他們在亞洲發現食鹽微塑料污染更嚴重,這一事實很有趣。盡管這并不令人感到驚訝,但你仍然需要有數據支持。早期研究在這些國家銷售的鹽產品中發現了微塑料,但我們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新的研究向我們展示了微塑料無處不在。
英國約克大學最新發表的一份試圖評估微塑料對環境的危害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尚不清楚微塑料是否會造成危害,對現有320項研究的回顧發現,在對微塑料影響的科學理解上存在“重大知識空白”。
除開食鹽中的微塑料污染,今年以來的多項研究和調查發現,在全球范圍內的不少地區的飲用水和海產品、甚至是淡水中的昆蟲也受到了微塑料污染。
近年來,隨著對環境中塑料污染問題的日益重視,人們正努力從自然環境中清除無處不在的塑料垃圾,同時技術的進步也讓越來越多的替代材料不斷面世;但是我們也要清楚一點,清理掉環境中的塑料污染是一場持久戰,在養成減塑等良好意識和使用新型替代材料的同時也需要盡快建立新的工藝體制,將諸如塑料微粒等有可能進入人體的物質從日常消費產品中剔除過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