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環境保護事業和環保市場的持續發展,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7月印發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提出例如“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的目標,方案還要求“完善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排放自動監測與異常報警機制,提高污染物超標排放、在線監測設備運行和重要核設施流出物異常等信息追蹤、捕獲與報警能力以及企業排污狀況智能化監控水平”。在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第十條中還明確規定了應稅污染物的計算方法,“納稅人安裝使用符合國家規定和監測規范的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的,按照污染物自動監測數據計算”,通過法律條文的形式進一步確定了在線分析儀器的地位。
第三,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傳感器的環境適應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表現為:高溫材料的采用,使得傳感器的最高工作溫度范圍不斷提高;傳感器材質采用惰性的材料,可以耐受水中硫化氫、硫化物、高鹽、重金屬、油污染的探頭,可以耐受高強度核輻射的溶解氧和溶解氫探頭應用于核電廠;采用鈦合金材料,可長時間應用于海洋監測的傳感器等等。
電化學分析法原理的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是出現最早和應用最普遍的一類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其中,既有較為簡單的傳感器形式的各種Ph/ORP(氧化還原電位)分析儀、電導率分析儀(目前在工業過程分析中應用十分普遍的酸堿鹽濃度計,也都大多是采用電導檢測原理的在線分析儀器)、極譜法溶解氧分析儀、基于離子選擇電極法的氨氮、氯離子、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分析儀;也有結構比較復雜的自動化分析設備,如基于伏安分析法的各種重金屬分析儀,采用電位滴定原理的COD分析儀,高錳酸鹽指數分析儀,采用電導分析法的純水TOC(總有機碳)分析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