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籃施工中的幾個問題
(1)要確保混凝土澆筑時主桁前支座材料強度滿足受力要求,并因此支點反力較大,必要時 須對主桁片進行加固,防止出現壓桿破壞。
(2)外側模底部與底模接觸處設置必要的橫向剛撐,確保底角不漏漿,影響外觀。 (3)設置必要的腹板拉桿數量,防止出現面板變形,影響質量。
(4)掛籃懸澆至7#塊結束時,由于鋼絞線較長,且預埋波紋管采用內接白鐵皮管接頭,使索道 孔內徑減小,人工穿束困難。經現場研究,決定采用卷揚機牽引的施工工藝:先穿一根8 鋼筋,出孔處連接卷揚機鋼絲繩,將懸澆束12根鋼絞線(板束為19根)于索道進口處整體焊接 在鋼筋上,注意焊接時要盡量使鋼絞線排列成圓形截面,然后直接用卷揚機牽引。施工結果 表明,此工藝不僅節省人力,且大大縮短穿束時間,索道接頭鐵皮管有時亦能被強行拉出,平均每道穿束時間為30min。
(5)由于梁體懸臂較長,根據施工實踐,側模骨架片采用10號槽鋼加工易產生彎曲、扭曲變 形,后用14號槽鋼加固,將原骨架片兩支腿改為三支腿,效果良好。(6)掛籃在走行時出現主桁尾端橫向彎曲達30cm,有安全事故隱患。經分析原因有二:一是 因三路貝雷底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主桁有傾斜現象,置于主桁的后配重產生水平分力;二是主桁后支點偏前,配重位置下無支點,側向分力無法消除,最終導致端貝雷出現橫向彎曲 。根據上述原因,將主桁后支點移于配重位置下,同時調整使每組桁片貝雷底標高相同,行走時隨時注意觀察、調整,處理效果良好。
箱梁撓度控制
箱梁的撓度、底板線型控制一直是懸澆工藝中的難點。本次掛籃設計對前后上下橫桁、吊帶 節點的伸長、主桁彈變的疊加均作了計算,最后取值為1.5cm。澆筑過程中定時觀察,根據設計單位提供每節段預拱度及時調整底板標高,最后測得主桁前端平均彈性變形為12cm,非 彈性變形為0.5cm,與計算基本相符。在塊件張拉前后,實測塊件標高,結果表明懸澆束的張拉對箱梁的起拱極小,適當減小預拱度值進行下一塊件的施工。全橋懸澆結束后,梁段底 表面平整、光潔,而且底板的線型曲率圓滑流暢,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