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問我,工業互聯網對中國來講到底是機會,還是一場噩夢?這是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
工業互聯網的興起在美國,工業4.0的提出在德國,其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的大型企業看到了自身企業的增長乏力,尤其是隨著中國為代表的新型工業化國家的崛起,使得這些老牌工業國家的優勢逐漸喪失,它們需要重新塑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且重新奪回那些曾經有過的產業制高點。這是工業4.0,或者工業互聯網戰略提出的初衷。
在這一輪全球工業轉型升級的大潮之下,軟性知識的積累,基于軟件的系統管理和大數據的分析型技術,對原有的基于設備的工業時代的管理系統,將是一次徹底的重塑。
軟件系統才是使得這一切發生的背后因素和驅動因素。軟件系統就像是交響樂中的指揮,將復雜的物理系統整合在一起,并且有序地組織、安裝、交付。未來的工業軟件將與過去的軟件大為不同,因為過去的工業軟件是依附于設備之上的,是衍生品,而未來的工業軟件將成為主宰,整個工業系統的軟件化將是工業互聯網演進的重要特點。
因此,關注技術的模塊化、智能化,最終軟件化的趨勢是每一個企業必須找準的技術發力點。在這方面每一個企業的起始高度是不同的,對那些尚沒有完全起步的企業來說,后發優勢也可能真的會成為競爭優勢,因為可以根據最新的智能化技術重新切割生產模塊,并且開發或引入最先進的軟件管理系統,具備這樣的設計和工程理念將更加重要。所有搞工業的人都知道,在這些領域里最為關鍵的軟件技術和能力幾乎掌握在美國、德國或者日本公司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