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帝人株式會社(Teijin)宣布,該公司在日本生產的生物質原料雙酚A(BPA)聚碳酸酯(PC)樹脂產品已獲得國際可持續發展和碳認證(ISCC)PLUS可持續產品認證。帝人表示,帝人是第一家獲得PC樹脂產品ISCC PLUS認證的日本公司。
從1月30日開始,Teijin在該公司位于日本的松山和米原生產基地開始生產和銷售含有BPA的生物質PC樹脂產品。 帝人方面稱,新認證的生物質PC樹脂產品具有與傳統石油原料PC樹脂相同的物理特性,可用于汽車前照燈和電子部件等商業應用。 在質量平衡方法下,通過復雜的價值鏈對材料進行可驗證的跟蹤,例如生物質衍生原料與石油衍生原料混合以生產產品。隨著環保型PC樹脂產品的推出,Teijin推出了名為“循環材料”(CM)的新產品系列,新的生物質衍生PC樹脂產品現在以Panlite®CM和Multilon®CM的名稱進行推廣。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是一種綜合性能非常優異的熱塑性工程塑料,作為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消費增長最快的材料,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光學性能、熱性能和阻燃性能,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零部件、消費電子、電氣工程、家用電器、發光二極管(LED)、建筑板材、耐用消費品、光學透鏡、光盤基料以及專用防護和醫療器械等諸多領域。 截至2022年底,全球聚碳酸酯產能已超過750萬噸/年,生產裝置主要分布在東北亞、西歐和北美地區。2022年,上述三個地區聚碳酸酯產能總和已接近全球總產能的90%,其中,東北亞地區聚碳酸酯產能最為集中,主要分布于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這幾個國家和地區。此外,就近幾年全球聚碳酸酯新增產能來看,均集中在東北亞地區,且主要以中國增長為主。
在聚碳酸酯的生產上,全球供給總體呈寡頭格局。其中,科思創以超160萬噸/年的產能位居全球第一;沙比克以近150萬噸/年的產能位居全球第二;產能位居第三的是我國的浙石化。整體來看,前三大PC廠家的產能之和接近全球總產能的一半。 近年來,我國聚碳酸酯行業高速發展,產能從2018年的近120萬噸/年增長至2022年的近320萬噸/年,年復合增長率接近28%;產量從2018年的近75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近17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接近25%。
總的來看,我國聚碳酸酯的產量增速不及產能增速,這也使行業開工率趨于下降的趨勢。 而隨著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子電器、汽車這類產品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市場對于聚碳酸酯的需求會越來越多,但就目前我國供應情況來看,行業已經處于產能過剩狀態。那未來幾年聚碳酸酯行業的發展將如何演變?我們將持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