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和冰的形成途徑和結晶狀態不一樣,形成雪花有兩個必備條件:一是水汽飽和;二個是空氣里必須有凝結核。當凝結核在攝氏零度以下時,水點便會開始凝結成冰晶。當冰晶形成后,圍繞冰晶的水點會凝固并與冰晶黏在一起,細小的冰晶會吸引更多的水點而逐漸長成更大的冰晶,直至二至二百個冰晶連系在一起,形狀不同的雪花便會根據大氣環境而形成。但是水結成冰則不需要這樣復雜的條件。
所以雪融化變為水,水蒸發變為飽和水蒸汽,飽和水蒸汽凝結成雪花。
我們都知道,云是由許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長變大而成的。那么,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們主要是靠繼續凝結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的。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時,冰晶表面會增熱而有些融化,并且會互相沾合又重新凍結起來。這樣重復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內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華繼續增長。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華增長很慢,相互碰撞的機會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長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發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有利于云滴增長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當一團空氣對于冰晶說來已經達到飽和的時候,對于水滴說來卻還沒有達到飽和。這時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云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雪花的形成是經過空氣的磨擦
空氣動力學來解釋
六邊形的邊長和 外切圓的半徑相等
雪和冰雖然都是同樣的物質而且是都是很低溫情況下形成的。但是雪和冰是通過不同途徑形成的,所以說法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