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設備用UPS電源系統設備。近幾年來UPS電源系統在IT行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被人們譽為計算機信息的保護神。在進信息時代之后,信息的安全問題已經被人們廣泛關注,因此,在這種時代背景中,UPS的發展趨勢引起業界的高度重視是順理成章的。信息化通信UPS電源系統主要應用于:信息產業、IT行業、交通、金融行業、航空**工業等計算機信息系統、通訊系統、數據網絡中心等的安全保護問題。UPS電源作為計算機信息系統、通訊系統、數據網絡中心等的重要外設,在保護計算機數據、保證電網電壓和頻率的穩定,改進電網質量,防止瞬時停電和事故停電對用戶造成的危害等是非常重要的。
工業動力用UPS電源系統設備。工業動力UPS電源系統設備主要應用于:工業動力設備行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煤炭、石油化工、建筑、醫藥、汽車、食品等領域,作為所有電力自動化工業系統設備、遠方執行系統設備、高壓斷路器的分合閘、繼電保護、自動裝置、信號裝置等的交、直流不間斷電源設備,保證工業自動化動力供給的可靠性。
但工業動力用不間斷電源是不間斷電源產品中的高端產品,涉及大功率能量變換的電力電子技術、數字化控制技術、交流電源并聯冗余技術、有源諧波抑制技術、大功率產品制造技術等,技術復雜,一般的電源企業無法進入該領域,只有已經擁有大功率電力電子技術和系列產品開發、生產、服務能力,并積累相應工業應用經驗的企業,才能做好工業動力不間斷電源系統的設計、生產、市場服務。
自主制造能力落后
設計、制造能力相比對落后。多數UPS生產廠家對大容量UPS的控制技術、保護電路技術、設計水平還未達到能自主靈活設計的程度,重要的因素是在這方面存在一些控制電路**芯片的所有權問題。另外和我國基礎工業的平均水平也有關。雖然國內自主品牌眾多,但好些UPS制造商是以從國外進口零部件在國內組裝貼國內品牌參與市場競爭,還有一些UPS制造商只購進主要零部件,在國內完成整機結構設計并經組裝調試后成為自有品牌的產品。
現在國內雖然有少數UPS制造企業也能制造出50~80kVA或容量更大的三相UPS,但就其部件及整機的制造工藝水平還沒有達到標準化大批量生產的水平。輸入主電路的技術水平一般停留在三相6脈波形式,或在每相交流輸入電路中串聯帶有鐵心的電感,以此來減小輸入諧波電流含量,這樣雖然在輸出額定負載時輸入諧波電流含量可達到20%左右,輸入功率因數一般不會**過0.9,轉換效率很難達到90%。
如果要進一步提高上述技術指就需配置12脈波整流器,但是80kVA以下的UPS配置12脈波整流器會使整機價格增加較大,性能價格比較差而失去價格競爭力。因此,國內市場對國產大容量UPS價格水平的認可度較低,從而使國產大容量UPS一時很難找到合適的市場切入點。
行業信息化應用和認識
硬件投入偏多,軟件投入相對不足。目前,電源行業對于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大多停留在基礎硬件投入上,對現有網絡和信息資源的利用不夠。特別是電源企業中的中小企業,對于信息化建設還傾向于買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據有關數據表明,2009年UPS電源行業信息化整體投入大約在2億左右,其中硬件投入占到總投入的73%,軟件服務僅占11%。
沒有軟件系統的支持,硬件系統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用,因此,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電源行業的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上,要堅決摒棄“信息化建設就是買設備”的想法,做到統籌規劃,避免信息化資源的盲目投入和浪費。
系統眾多,系統管理軟件缺乏。由于我國的UPS電源制造業,在先期的發展階段主要是照搬國外的技術和管理,技術是程序性的東西,學來即用,不會產生水土不服,但管理是由生產環境和諸多因素混合在一起的,學來并不一定時用,所以雖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目前整個UPS電源行業仍處于系統眾多而系統管理軟件缺乏的局面,生產自動化系統的應用是電源行業軟件應用的主體,對于電源行業的產、輸、配、售環節的過程監控有余,但對于企業的管理決策的支持能力則嚴重不足。
信息化“激進不足、保守有余”。目前,很多電源企業都投入了大量資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信息基礎建設已經初具規模,應用系統的推廣也提高了企業的反應速度和員工的工作效率,有效地支撐了企業業務的發展和壯大。然而隨著電源行業近幾年的高速發展,企業規模的擴展和管理級別的提升,企業的管理需求同軟件功能之間的矛盾日益**,現有的信息系統越來越突顯出它的不足,加之一些企業管理模式基礎薄弱、管理不到位、生產和管理不規范,缺乏正確的思想方法,對信息化的作用和目標不明確,所以致使建立起來的一些應用系統達不到預期效果,有的甚至導致半途而廢。
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設達不到預期效果,一方面是順應時代潮流信息化管理勢在必行,因此電源企業信息化在兩種思潮的左右下,形成了對信息化“激進不足、保守有余”的狀況。
急需信息化幫助克服難題
材料成本無法得到有效核算。由于行業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不斷變化,成本也在頻繁地變更,按照標準成本規范來管理,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
庫存數量大,導致流動資金緊張。一些企業在生產品時,以傳統的管理模式生產為中心,很少與客戶溝通與協作,注重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和效率,這樣的生產其實是面向庫存生產,造成生產與市場需求逐漸脫節,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客戶依次連接的供應鏈接點中,隨著供應鏈環節向上游移動,越往上,需求的不穩定性依次增加,預測準確度降低。因此,補充訂貨及相關信息管理由庫存使用者掌握,而庫存供應者只是被動接受信息,響應周期長、庫存積壓風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