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今年以來,從人形機器人加快產業化落地,到工業機器人市場繼續領跑全球,我國機器人領域基礎研發能力迅速提升,市場應用加速拓展。最新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已占全球一半以上,連續10年居世界首位。今年前十個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35萬套;服務機器人產量近644萬套,同比增長21.7%。
子銳機器人指出,2021年韓國/日本/德國/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分別為1000/399/397/322臺/萬人,我國滲透率仍具備翻倍空間:1)從經濟性看,人口老齡化加劇導致人力成本提升,機器替人為大勢所趨。2)從政策導向看,2023年1月工信發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目標2025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受益機器替人及機器人政策導向,預計2022-2025年我國機器人銷量CAGR為14%。
子銳機器人認為,在AI大模型趨勢下,工程師可通過大模型自動生成代碼指令完成機器人功能的開發與調試,用日常對話的方式來指揮機器人。在工業領域內,機器人能夠與人類直接對話,加速應用實現及潛在應用領域滲透率飛躍,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機會之一。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中優選強阿爾法,主要有三個思路:(1)上下游全產業鏈布局,應對可能到來的行業格局分化;(2)國產化率低、壁壘較高的環節:大六軸、汽車3C、焊接;(3)規模持續擴大,有望迎來盈利能力上行。根據以上條件,我們篩選出7家機器人產業鏈核心標的進行梳理,分別為發那科、埃斯頓、匯川技術、新松機器人、埃夫特、華中數控、凱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