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工業機器人是經濟社會智能化變革的重要工具,在技術進步、結構優化、節能減排等方面貢獻著新增量。
不久前閉幕的杭州亞運上,能運送鐵餅、花式比心的機器狗備受網友關注,成為觀察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窗口。當前,在政策利好等多重因素促進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勢頭良好。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穩居世界第一。工業機器人整體實力持續增強,呈現出人機共融、虛實融合、智能驅動等發展特征。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卡脖子”現象仍一定程度存在。在醫療服務機器人等高端市場,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競爭力相對薄弱。大而不強、寬而不深的產業鏈正處在向中高端躍升的關口。在全球工業機器人產業版圖中,只有躍升到產業鏈中高端,才能獲得更高的價值收益,創造更多優質就業崗位,培育出更多新經濟增長點。根據工信等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未來幾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仍將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到2025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今年1月份,工信等17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是一個統籌兼顧、整體推進、久久為功的系統工程。因此,既要注重具體而微的應用場景牽引,又要謀求高屋建瓴的科技基礎支撐。
一方面,深入推進“機器人+”應用行動,加快工業機器人應用場景普及推廣,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推動經濟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也將為我國工業機器人高質量發展創造更為豐富、更趨廣闊的應用場景。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在陶瓷、五金、衛浴、家具等傳統產業應用較為廣泛,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等新興行業應用快速拓展。要堅持疏堵點、擴內需、補短板、揚優勢,推動工業機器人應用場景加速融入千行百業,持續擴展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加速形成“點面”結合、“縱橫”交錯的“機器人+”應用場景,培育激發內需潛能、優化供給結構的工業機器人生態系統。以創新驅動引領和創造工業機器人新需求,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工業機器人優質供給。
另一方面,緊緊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面向行業應用需求,帶動一批高端整機、關鍵零部件和工藝軟件創新突破,培育工業機器人創新的“源頭活水”。工業機器人是高端制造業的命脈,對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有著重要支撐作用。從發展趨勢觀察,現代制造業呈現出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點,對工業機器人創新集成和技術密度提出更高要求。與一些掌控關鍵核心技術的國際知名品牌相比,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短板”也是“跳板”,是空白點也是爆發點。要強化工業機器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向生產第一線深度融合,加快相關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同時,還要打造相關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新范式,建立足夠的科研與人才戰略縱深,實現工業機器人的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應精準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大對減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統的研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