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各類設備的維護與管理變得愈發重要。這其中,工業內窺鏡作為一種高效的檢測設備,已經逐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本文將詳細探討工業內窺鏡的工作原理、應用領域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旨在為讀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工業內窺鏡主要是用于汽車、航空發動機、管道、機械零件等,可在不需拆卸或破壞組裝及設備停止運行的情況下實現無損檢測,廣泛應用于航空、汽車、船舶、電氣、化學、電力、煤氣、原子能、土木建筑等現代核心工業的各個部門。

內窺鏡,是一種多學科通用的工具,其功能是能對彎曲管道深處探查,能觀察不能直視到的部位,能在密封空腔內觀察內部空間結構與狀態,能實現遠距離觀察與操作。若要刨根問底的探索”用某種工具觀察人體內部”這一內窺鏡的起源的話,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及古羅馬時代。endoscope n.內窺鏡、內腔鏡,scope,觀察的范圍,這個詞可延伸衍生很多意思,比如觀察儀器、顯示器、瞄準鏡、檢查鏡等。希臘前綴endo,end表示內部的、內里的。內鏡的英文為” endoscopy “,由字母” endo ” ( 內部之意 ) ,與動詞” skopein “(觀察之意)組合而成。國內在20世紀70-80年代,開始從國外引進內窺鏡產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產品內部多余物控制及一些零部件的質量檢查。而儀器種類繁多,工業內窺鏡就是其中之一。國內內窺鏡檢測已進入了實用階段,越來越多地運用于產品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并發展成為一種常規的檢測手段。
一:從材料學來分,內窺鏡可分為硬管式和軟管式兩種,又稱硬性內窺鏡和軟性內窺鏡。
1:硬性內窺鏡包括傳像、照明、氣孔三大部分。傳像部分分為物鏡、中繼系統、目鏡組成傳導圖像。照明部分采用冷光源用光導纖維穿入境內的方法。氣孔部分作用為送氣、送水、通活檢鉗。
2:用纖維光束傳像和導光或用CCD,CMOS傳導圖像的內窺鏡成為軟性內窺鏡。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柔軟性和方便的操作性能.軟性內窺鏡的特點為: 可方便的進入,可到達硬性鏡無法到達的地方。 加上頭部彎曲機構,可消除盲區。 軟性內窺鏡又可分為纖維內鏡和電子內鏡.

二:工業內窺鏡種類從成像形式分為:光學鏡、光纖鏡、電子鏡。
1:光纖鏡原理和光學鏡大同小異,為了進入較細小的孔內,我們選擇光纖鏡,光纖鏡的清晰度取決于光纖束的數量。
纖維內鏡:先端部、彎曲部、插入部、操作部、導光軟管、導光連接部、目鏡先端部成硬性的一小段,有直視式(前視式)、側視式、斜視式。胃鏡結腸鏡等采用直視方式,十二指腸食道鏡采用側視方式。先端部上面有:物鏡孔(導像束)、光孔(導光束)、氣水孔(噴嘴)、活檢孔。 彎曲部采用四根鋼絲牽引的方法,頭部有四根鋼絲連向控制部,扭動控制部的上下左右手輪,可分別拉動不同方向的鋼絲,使彎曲頭部向相應方向擺動。彎曲部內有導光束、導像束、各種管道以及牽引裝置、彎曲管、彎曲橡皮。
軟管部包括彎曲部和插入部,也稱蛇管。裝有導光束、導像束、水氣管道、活檢管道(兼吸引管道)、牽引鋼絲,外包不銹鋼帶軟管及金屬網管,最外層為光滑的塑料套管。 傳導圖像的纖維束構成了纖維內鏡的核心部分,它由數萬根極細的玻璃纖維組成,根據光學的全反射原理,所有玻璃纖維外面必須再被覆一層折射率較低的膜,以保證所有內芯纖維傳導的光線都能發生全反射。單根纖維的傳遞只能產生一個光點,要想看到圖像,就必須把大量的纖維集成束,要想把圖像傳遞到另一端也成同樣的圖像,就必須使每一根纖維在其兩端所排列的位置相同,稱為導像束。一根導像束斷開,成像就多一個黑點。導光束則不需要所排的位置相同,斷開很多根的話亮度明顯減弱。
2:電子內窺鏡是以 CCD 代替導像束傳導圖像信號,再經圖像處理中心處理轉換成視頻信號。 CCD,CMOS 固體攝像器件叫 CCD,CMOS 圖像傳感器,其構造是在硅襯底上排列著許多光敏二極管(像素),將其上的成像光變成電信號,然后依樣傳送出去得到圖像信號。 電子內窺鏡構造與纖維內鏡構造基本相同,簡單可理解為用 CCD,CMOS 代替了導像束,很多功能是纖維內鏡不能企及的。整套電子內鏡包括:冷光源、圖像處理中心、監視器、推車組成。電子鏡圖像清晰,便于觀察.
三:電子內窺鏡是通過CCD,CMOS相機將物體內表面的情況拍攝,然后通過視頻終端顯示。
1:視頻電子內窺鏡,它是采用數字式彩色CCD,CMOS 成像器件,具有圖像清晰、性能穩定、操作方便、適用范圍廣等特點。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精密鑄造,汽車制造等行業上。
2:光導纖維內窺鏡,它是通過目鏡來觀察發動機內部情況的。維修工用眼睛目視觀察,工作易疲勞;
3:光導纖維內窺鏡+專用接口+數碼照相機,它能直接在數碼照相機的顯示屏上看發動機內部的狀況,并能拍下當時的觀察結果

四、工業內窺鏡的應用領域
1. 航空航天領域:工業內窺鏡在航空航天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由于飛機和航天器的結構復雜,難以直接觀察內部情況,因此工業內窺鏡成為了檢查飛機發動機、燃料管道、機翼內部結構等部件的重要工具。
2. 汽車制造與維修:在汽車制造過程中,工業內窺鏡可用于檢查發動機、氣缸、變速器等關鍵部件的內部情況,確保產品質量。在汽車維修領域,工業內窺鏡則可用于診斷發動機故障、檢查燃油系統和排放系統等。
3. 石油化工行業:石油化工設備通常處于高溫、高壓、腐蝕等惡劣環境下,容易出現裂紋、腐蝕等問題。工業內窺鏡可用于這些設備的內部檢測,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
4. 電力行業:在電力行業中,工業內窺鏡可用于檢查發電機、變壓器、電纜等電氣設備的內部情況,預防電氣故障和火災事故的發生。
5. 醫療行業:除了工業領域,工業內窺鏡在醫療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如胃鏡、腸鏡、氣管鏡等。這些醫療內窺鏡可用于檢查人體內部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器官,幫助醫生準確診斷病情。
三、工業內窺鏡的未來發展趨勢
1. 技術創新: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工業內窺鏡技術也將不斷創新。未來的工業內窺鏡可能會采用更先進的光學技術、圖像處理技術和傳感器技術,提高檢測精度和效率。
2. 智能化發展:智能化是未來工業內窺鏡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集成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工業內窺鏡可以實現自動化檢測、故障診斷和預測性維護等功能,進一步提高設備維護的智能化水平。
3. 多功能集成:未來的工業內窺鏡可能會集成更多的功能,如溫度測量、壓力檢測、化學分析等。這些功能的集成將使得工業內窺鏡在檢測過程中能夠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為設備維護和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綠色環保:隨著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未來的工業內窺鏡可能會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例如,采用環保材料制造內窺鏡、降低能耗和減少廢棄物排放等,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總之,工業內窺鏡作為一種高效、實用的檢測設備,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發展,工業內窺鏡將會迎來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我們期待著工業內窺鏡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