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泵體和吸水管排氣不徹底是常見的原因
污水泵啟動前應先灌滿水,徹底排除泵體和吸水管中的空氣。灌水前擰開放氣螺絲,然后加水,直到從放氣孔向外冒水,再轉動幾下泵軸,如繼續冒水,表明水已灌滿,然后擰緊排氣螺絲,準備啟動。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操作人員在污水泵啟動前未灌滿足夠的水,有時雖然看見水從放氣孔溢出,但沒有轉動泵軸讓空氣完全排出,葉輪中還藏有空氣,污水泵運轉時,空氣就進到泵殼中影響抽水量。
進水管應水平或靠近污水泵的地方略高,一定要保持污水泵進水口是最高的地方,否則高的地方空氣排不出也是造成不上水的一個原因。
與污水泵接觸的吸水管的水平段逆水流方向有0.5 %以上的下降坡度,連接污水泵進水的一端為最gao點,不要完全水平。如果向上翹起,進水管內會存留空氣,降低了水管和污水泵中的真空度,影響吸水,遇到這種情況需要重新安裝吸水管。
2、吸水管破損、泵殼密封不好而進氣
一旦吸水管破損或泵殼密封不好就會有空氣進入泵體,從而導致污水泵抽不上水。吸水管因長期潛在水下,管壁腐蝕出現孔洞,污水泵工作后水面不斷下降,當這些孔洞露出水面后,空氣就從孔洞進入吸水管,出現這種情況就要更換或修補吸水管。
由于泵軸轉動而泵殼固定不動,在軸和泵殼的接觸處必然有一定間隙,為避免泵內高壓液體沿間隙漏出,或防止外界空氣從相反方向進入泵內,必須設置軸封裝置,離心泵的軸封裝置常見的是填料函軸封,其中裝入軟填料。水泵的填料因長期使用已經磨損或壓得過松,造成大量的水從填料與泵軸軸套的間隙噴出,致使外部的空氣就從這些間隙進入污水泵的內部,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是更換填料。
3、污水泵轉速過低
污水泵轉速過低時就會出現揚程降低,流量變小。導致污水泵轉速過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人為因素
有相當一部分操作人員因原配電機損壞,就隨意配一臺電機帶動,如果新配電機轉速、功率小于原電機,就會造成轉速降低,污水泵提不上水。
(2)污水泵本身的機械故障
葉輪與泵軸緊固螺母松脫或泵軸變形彎曲,造成葉輪多移,直接與泵體摩擦,或軸承損壞,都有可能降低污水泵的轉速。若出現這種情況,在污水泵運行時很容易從污水泵的聲音和震動上判斷。
(3)電壓過低
有的泵站沒有單獨的變壓器,而是從已有的變壓器架設低壓線路供電,低壓線路較長,電壓降低幅度大,造成電壓低,從而導致電機轉速下降,不能正常上水。
(4)吸程太高
從理論上講,在一個大氣壓下,吸程應該是10.34 m。這是在海平面海拔高程而言,一般用戶地區都要超過海平面海拔高度,所以絕對吸上高度一定小于10.34 m。另一方面污水泵不可能形成絕對的真空,而真空度越大越易造成水的氣化,產生氣蝕現象,不利于泵工作,所以污水泵銘牌的允許吸上揚程都在3.50~8.20 m之間,這還包括吸水管的管路水頭損失。遇到這種情況需要重新計算工作吸程,工作吸程必須小于銘牌額定吸程。很多人通常把前池水面與污水泵中心線的高差作為工作吸程,但在實際運行中前池的水面總是浮動變化的,因此要預留一定的富余量。
(5)上水管路阻力過大
有些時候,雖然工作揚程不高,但由于管路太長,沿程損失大,還是提不上水或提水量小。管路彎道多,彎道處不圓滑,水流在管道中局部水頭損失大。此外,隨意改變管道的直徑,也使管路水頭損失明顯增加。管徑選擇要根據經濟流速,管徑太大,前期投入大;管徑太小,管路損失大,運行成本變高。
(6)底閥堵塞
底閥堵塞也會導致污水泵抽不上水。在離心泵的構件中,底閥是一個簡易的裝置,但其運行必須靈活可靠,要求在往泵里注水時及時關閉,在吸水時及時開啟。污水泵停用時間太長,底閥膠圈被粘死,無膠圈的有可能銹死,導致底閥打不開。操作人員用手即可探出底閥開啟是否靈活,若不能正常開啟,就需更換底閥。
另外,底閥過濾網被堵塞或底閥潛入淤泥中造成濾網堵塞同樣抽不上水。操作人員應該經常清理底閥周圍的雜物,底閥離池底應保持一定的距離,還要保持淹沒深度不小于0.5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