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泵39年專業離心泵制泵經驗,教你如何選型?
1 選型中存在的一些誤區
1.1 效率越高越好
高效意味著能耗費用低,這是每個最終用戶所期望的,也一直是每個離心泵制造商所追求的目標之一。之所以稱之為“目標之一”,是因為一些特定場合用重要離心泵(例如超長使用壽命的核電站重要用泵、火電廠高壓鍋爐給水泵以及石化行業的API泵等),始終將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即可靠性)放在第一位。
但是很遺憾,不少買方/最終用戶/工程公司的決策人員卻簡單地要求將“高效”應用于所有場合的離心泵,強制執行GB19762-2007《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標準。更有甚者在很多項目招標過程中,首先直接比較泵的效率或強制規定泵的效率值,效率低的制造商將被直接淘汰,既不科學也不合理。這是對標準的誤讀,也是標準條款不明晰和標準本身缺陷所造成的。其實,早在2001年歐盟委員會便出臺了“STUDY ON IMPROV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PUMPS”,該報告認識到:對泵效率的選擇是最大的挑戰,只能給予簡單的指導。泵的效率隨著轉速、葉輪形狀、執行標準(如API標準要求大的耐磨環間隙)、介質特性的不同而變化……也就是說,對于一些特定場合用泵,相關能效標準并不適用。盡管在泵系統生命周期內的能耗費用超過維護費,但具體操作人員往往極其關注的是泵系統在現場的穩定運行。與節能相比,優先考慮的是有效維護。
不同的公司對于不同用途的離心泵在設計理念上各不相同,有的將節能放在第一位,有的注重可靠性,有的關注超長的使用壽命。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火力發電大發展的時期,國外知名的電站泵生產廠家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絕大多數電站泵廠家的產品均以安全可靠性高而著稱,其中有一家號稱其產品在同行中效率最高而搶得一些市場份額,且經用戶使用后發現其效率確實較同行略高一些,但卻存在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陷--頻繁斷軸,最終被踢出了中國電力市場。因此,離心泵并非效率越高越好,高效往往是以犧牲安全可靠性和壽命為代價。
1.2 泵的必需汽蝕余量越低越好
對于用戶來說,泵的必須汽蝕余量NPSHR越低越好,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裝置高度(即裝置汽蝕余量NPSHA),有效降低投資成本。
在大多數泵系統中,NPSHA趨于隨著流量的增加而減小,而NPSHR趨于隨著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系統設計之前,應考慮泵制造商的建議及其應用經驗,檢查并確認在所有預期運行的流量范圍之內給出一個足夠的安全裕量。同時,在確定裝置汽蝕余量時,買方和賣方應當弄清楚最小連續穩定流量與泵的吸入比轉速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泵的最小連續穩定流量隨著吸入比轉速的增加而增加……,選擇吸入比轉速的大小及NPSH安全裕量時,應當考慮現有的工業水平和制造廠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