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怎樣才能培育出下一代具有批判思維、科學工程技能和全球視野的創新后備人才?
基于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先進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湖南省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暨"融創未來 · 英才計劃" 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高峰論壇于12月12日在長沙師范學院舉行。
本次活動由湖南省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主辦,長沙師范學院、湖南省學前教育研究基地承辦,長沙市標準化協會、長沙市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協辦,湖南省智慧教育裝備展示體驗中心提供活動支持,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和名校長、名教師共5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湖南省科協副主席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劉曉河、長沙師范學院校長曹曉鮮、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機器人工作委員會華南大區主任邢坤生、中國科協特派代表吳強、湖南省教育生產裝備處主任張萬敏、湖南大學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智勇、長沙師范學院副校長皮軍功等出席活動開幕式。
會上,湖南省機器人科技教育行業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馬學品宣讀了《機器人科技教育教學器具及管理規范》團體標準。
“不論是教育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還是組織培訓科技輔導教師隊伍,不論是統籌全省優質科技教育資源,還是推動全省科技教育學科發展,湖南省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都以‘建功必須有我’的境界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勇擔時代使命、矢志艱苦付出,做出大量不可忽視的積極貢獻。”湖南省教育生產裝備處主任張萬敏充分肯定了湖南省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的成績。
當前,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一場影響深遠、影響國際發展格局的歷史競賽,加強面向青少年的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教育和普及已成當務之急。教育是百年大計,絕不是“百年之后的大計”,在我國全面進入創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科學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面向青少年的科普需要“傳道、授業、解惑”并重,既要注重傳授科學知識,又要注重培養科學精神,傳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增進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素養,讓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成為青少年的自覺行為。
比引導和培養青少年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科技教育正當其時,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