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采用視頻監控設備保衛安全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的必要手段。但是傳統的視頻監控設備無一例外的都有一個弊端,就是在夜間和霧天的監控效果十分不理想,而夜間和霧天又是案件多發時間。另外,對于距離稍遠的監控,幾乎更是一片空白。
透霧原理是這樣的,在不可見光的范圍內,有一頻率的光可以穿透霧氣,但是由于起波長不同,所以需要在攝像機上進行處理,以達到對其聚焦的目的,同時還需要在攝像機上進行從新設計,用來將這一頻率的不可見光進行成像,由于這個不可見光沒有對應的可見光色彩圖,所以在監視器上呈現的圖像為黑白顏色。透過云霧、水氣拍攝物體,相當于透過了兩重透鏡(水珠與實際透鏡),除了R光線可以正確聚焦在CCD成像面上,RGB光線中的GB均無法正常的投射在CCD成像面上,這樣就造成了普通模式鏡頭無法正常、清晰的得到云霧、水氣中的圖像。
過去CCTV鏡頭還處于300mm以下階段時,觀測距離一般限定在1公里以內,這種應用對天氣能見度的要求比較低,但是焦距已經發展到750mm的今天,霧天對監控圖像的影響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了。這種情況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森林防火、油田監控和離海面較近的港口碼頭等遠距離監控中尤為重要。這種環境往往更容易產生霧氣,使24小時不間斷監控面臨新的挑戰。
針對這種情況,少數有設計、研發能力的廠商經過努力開發出了具有透霧功能的鏡頭,并成功實現了成品上市。這種技術的出現,大大拓寬了視頻監控的應用范圍,并且是人類依靠聰明智慧戰勝自然環境的又一經典案例。市場上少數廠商在不具備生產透霧鏡頭產品能力的情況下,使用普通的產品充當透霧鏡頭來銷售,宣稱具有透霧功能,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當然,在實際測試中無法蒙混過關,最終擺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但給對此功能有需求的用戶在產品選擇上制造了許多障礙和浪費許多時間。
D1Net評論:
視頻監控產品和技術的優勝劣汰是必然的規律,而優勝劣汰又取決于廣大用戶的喜好,視頻監控透霧技術也不例外,滿足用戶需求的,必將能引領未來發展新趨勢,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的,也避免不了被淘汰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