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
這樣一個明媚三月,在祭拜祖先、寄托哀思之余,別忘了欣賞沿途的旖旎風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