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的歷史
齒輪傳動是近代機器中最常見的一種機械傳動.是傳遞機器動力和運動的一種上耍形式,是機械產品的重要基礎零部件。它與帶、鏈、摩擦、液壓等機械傳動相比,其有功率范圍大、傳動效率高、團周速度高、傳動比準確、使用壽命長、結構尺寸小等一系列特點。因此,它已成為許多機械產品不可缺少的傳動部件,也是機器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傳動形式。齒輪的沒計與制造水平將直接影響到機械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由于街輪在工業發展中的突出地位,致使齒輪被公認為工業化的一種象征,也是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象征之一。
齒輪傳動技術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公元前400-200年,中國古代就開始使用齒輪。在我國山西出王的青銅齒輪是迄今已發現的最古老齒輪,作為反映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指南車:就是以齒輪機構為核心的機械裝置。但從17世紀末,人們才開始研究能正確傳遞運動的輪齒形狀。18世紀,歐洲丁業革命以后,齒輪傳動應用日益廣泛,
先是發展擺線齒輪,而后是漸開線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