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翰1對1教育由京城名師聯合創辦,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眾多一線教育專家和教育研究院的加盟,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國內較大規模、從小學到高中的基礎教育全體系課外輔導教師資源庫。京翰教育的目標是使教育從藝術走向科學,學校教育個性化和社會教育系統化。
溫馨提示:家長您好!如需咨詢中小學一對一輔導課程,請直撥400全國免費電話,聽到語音提示后請直撥4位數分機號,與咨詢老師直接通話。感謝您的來電,祝孩子學習進步!
合肥京翰教育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百花井校區—————400 8108 720轉1507
國購校區——————400 8108 720轉1508
合肥京翰一對一暑假班招生/京翰資深教師一對一補習班
為什么上課聽懂了考試卻不會?
來看看考試的邏輯!
考試中的題目相對靈活,比如突然出現一道題,這時候學生看到就暈了,因為沒有例題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平時在上課的邏輯,都是知識點-例題-習題,學生建立起來的,是看到例題知道方法,然后根據例題的方法去做習題。
學校里每天最多1個半小時的數學課,大部分學校每天一節數學課45分鐘,所以每天學生做的作業,全稱都是“請你用今天上課45分鐘講的內容來做這些題目”,確實是對45分鐘的鞏固,可以強化對上課講的內容的熟悉程度。但是由于已經默認了作業所用的全部知識都是45分鐘之內的,于是知識與知識的邏輯被切斷了。
到了考試,已經有了很多個45分鐘,要記住所有的45分鐘是非常困難的,這個時候,如果所有45分鐘都是孤立存在的,孩子在考試之前會非常緊張,生怕自己忘記了某個45分鐘,而考試就正好考到了。考試卷上,沒有“請用xx知識解決問題”的提示,難度一下子就增大了。有的孩子只會做和例題差不多的題目,變化一點就不會了。也是因為我們平時上課和考試的邏輯不同所導致。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我提出兩個方案,大家可以作為參考。第一,在復習的時候,不能把知識點做的太細。應該從大的邏輯上復習。比如我經常問畢業班學生一個非常搞笑的問題:數學都講啥了?能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需要1-2小時),都是從大塊開始往下分解,一定不會上來就講一個很小的知識點。
再比如說,幾何證明題怎么做?有沒有自己有什么心得?這種問題看起來很抽象,但這是一個考試的邏輯。再說的細一些,很多孩子說幾何不好,總是想不到輔助線,這就是典型的上課邏輯而非考試邏輯。上課邏輯是,今天講的輔助線是做垂直,所以所有的題目都是做垂線;明天會講倍長中線,所以所有的應該都是倍長中線,根本不看題目。
正確的邏輯是什么?
這道題要證兩條線段相等,那么立即問自己:證明兩條線段相等有什么方法?再比如說一道含有絕對值很難的題目,很多學生就是不會做。這個時候我會問:你覺得最難的地方在哪里?學生說有絕對值。去掉絕對值有幾種方法?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孩子會把平時學的知識逐步融入到考試的邏輯中。
第二,我們大力表揚一種行為:不用上課講的知識點做出上課的題。比我們講數學歸納法,有一個孩子上課的每道題,都沒有用數學歸納法,而是用其他方法,這簡直太棒了!有的家長說,今天學的知識你怎么不用,相信我,他會在后面某個時候用上。我在上課的時候,凡是用非本節課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都給獎勵。我從來不獎勵最簡單的方法或者最快做出來的方法,而是獎勵通過獨立思考想出來的方法。
平時作業寫的很好,到考試就不會了,這個問題往往會被認為是“不擅長考試”,或者是“緊張導致發揮失常”。事實上,往往不是如此。上課的邏輯和考試的邏輯不同才可能是真正的原因。這下,你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