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期貨螺紋鋼收盤在2055元/噸并出現小幅反彈行情。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鋼價繼續反彈,部分鋼鐵僵尸產能可能又將死灰復燃。
這并杞人憂天。自2011年5月螺紋鋼期貨價格創出歷史新高5450元/噸之后,經歷了長達5年的陰跌最低探至1580元/噸。在2016年2月開始迎來了一波強勁的反彈行情。以期貨螺紋鋼價格為例,2月7日期貨螺紋鋼價格探底之后一路走高,至4月21日摸高到2911元/噸,每噸螺紋鋼比最低點漲了1331元。
根據中國聯合鋼鐵網的調查,隨著國內鋼材價格急升和鋼廠增產,全國已有68座高爐恢復了生產,估計產能達到5000萬噸,小型鋼廠的產能利用率也從1月的51%提高到58%;“我的鋼鐵網”調查也顯示,大型鋼廠產能利用率也從84%提高至87%。一些停產但尚未關閉的“僵尸”鋼廠也在恢復生產。這引起了部分地方政府的警覺,接連出臺嚴厲措施,再加上鋼價回落,僵尸產能死灰復燃情況得到遏制。
業內人士表示,去產能被稱作是一次“刮骨療毒”,企業感受到的必是錐心之痛。鋼鐵企業自己主動去產能顯然是非常困難的,而產品只要有市場空間,鋼企就會有增加產量的沖動。部分鋼廠增加產量的做法,未見得都是因為看好市場前景,更多的是想抓住這波反彈增加盈利空間,進而減輕前期累積的虧損。
果真如此,鋼價一旦再次反彈,僵尸產能復燃或將重演。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表示,鋼鐵企業千萬不要被眼前的“復興”假象沖昏頭腦,抓緊淘汰落后產能,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才是當務之急,否則將釀就成現實版的“寒號鳥”悲劇。
不應心存僥幸
僵尸企業為何“僵而不死”?
究其根本,與一些地方政府的觀念和利益密不可分。新華社記者采訪發現,有的地方為了追求財政收入的增加,常常為一些不合規的“重大”鋼鐵項目大開“綠燈”;一些地方官員與企業之間存在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一些官員甚至將手中的權力當作“搖錢樹”,對污染企業“檢查”的目的不是為了叫停整頓,而是為了收取更多的罰款,變相成為污染企業的“保護傘”。
白山紫銅毛細管生產廠家API 5L X42管線管生產廠家430不銹鋼管的介紹???
是按照美國ASTM標準生產出來的不銹鋼的一個牌號。
430相當于我國的1Cr17不銹鋼管。430含炭0.01%,含鉻~17%
屬于國際不銹鋼標示方法 。430不銹鋼管--S43000(美國AISI,ASTM)
430對應的中國牌號是1Cr17
特性及用途:耐蝕性良好的通用鋼種,建筑內裝飾用,重油燃燒器部件,家庭用具, 家用電器部件
國際不銹鋼標示方法
美國鋼鐵學會是用三位數字來標示各種標準級的可鍛不銹鋼的。其中:
①奧氏體型不銹鋼用200和300系列的數字標示,
②鐵素體和馬氏體型不銹鋼用400系列的數字表示。例如,某些較普通的奧氏體不銹鋼
是以302、 304、 316以及310為標記,
③鐵素體不銹鋼是以430和446為標記,馬氏體不銹鋼 是以410、420以及440C為標
記,雙相(奧氏體-鐵素體),
④不銹鋼、沉淀硬化不銹鋼以及含鐵量低于50%的高合金通常是采用專利名稱或商標名。
鋼的編號和表示方法
①用國際化學元素符號和本國的符號來表示化學成份,用阿拉伯字母來表示成份含量:
如:中國、俄國 12CrNi3A
②用固定位數數字來表示鋼類系列或數字;如:美國、日本、300系、400系、200系;
③用拉丁字母和順序組成序號,只表示用途。 不能忽視的是,鋼鐵產能過剩頑疾未除,鋼價持續上漲缺乏基本面的支撐,不可持續,階段反彈并不意味著鋼鐵行業經營的反轉,更不意味著去產能可以暫緩甚至停止。
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在近年來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
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名譽會長趙喜子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鋼材消費已經過了高峰期,即便是完成政策規定的1.5億噸去產能任務,仍不能滿足鋼鐵去產能的需要。他測算,未來每年因為國外市場需求減少,有近1000萬噸產能需要轉回到國內消化,而國內鋼鐵消費未來每年也將減少2000多萬噸。因此即便是去掉1.5億噸產能,設備利用率僅為70%,行業仍屬于過剩狀態,企業也難以脫困。
善用“兩只手”
業內人士表示,僵尸企業的形成有一定的客觀原因。一是上一輪國企改革后,一些劣質資產依然存續;二是受產業政策調整影響,在產能擴大后遭遇環保等約束,企業陷入困境卻無力改制或破產。這些都提醒,在出臺產業政策時要更為慎重,以防形成新的僵尸企業。
改革要善于用“兩只手”,動靜相宜。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對于扭虧無望的僵尸企業,可依據《破產法》實施破產清算,讓其退出市場;對核心業務仍在健康發展、只是融資來源暫時枯竭的僵尸企業,可實施兼并重組。而在兼并重組中,鑒于僵尸企業的吸引力較差,政府雖然不可“拉郎配”,但仍可扮演“介紹人”。
“僵尸企業退出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倒逼作用,政府主要是在人員安置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不是救企業。”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表示,清退過程要謹防“拆東墻補西墻”現象,此前有地方強行將一家僵尸企業劃給某家央企,由于該僵尸企業債務關系復雜,遲遲不能退出,地方止了血,央企卻多了“出血點”。
化解矛盾,不能只讓人看到苦頭,還得給點甜頭,調動各方的積極性。上世紀末的國企改革之所以效果明顯,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實施功不可沒。據中國企業聯合會介紹,1994年至2007年底,在優惠政策的激勵下,全國共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達4936戶,核銷的金融債務3872億元,安置關閉破產企業職工949萬人,需要退出市場的國有大中型特困企業和資源枯竭礦山,有近2/3實施了關閉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