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上半年的形勢分析,情況也確實如此。截至5月底,中央企業粗鋼產量、玻璃產量、電解鋁產量分別同比下降5.9%、17%和24.1%,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5個、17.4個和22.4個百分點。
從去產能的重點產業分析,重化工業一直是去產能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國企在這一行業的絕對多數地位使得去產能從某種程度上看就是對國企的考驗。
以鋼鐵業為例,今年7月份,寶鋼和武鋼宣布了戰略重組的消息,這為國有鋼企兼并重組改革拉開了帷幕,也為鋼鐵業去產能提供了思路。根據機構數據,“寶武”合并后將在取向硅鋼及汽車板材的市場份額大約在60%至70%。按產量計算,合并后的“寶武”將至少具備6000萬噸的年粗鋼生產能力,變成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級巨無霸,市場占有率將達到7.5%。
分析師認為,“寶武”重組后,后續一定會有一個去產能、減量發展的過程。不可能越兼并,產能越大。同時,寶鋼和武鋼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互補,形成產業鏈相互融合,也將有助于雙方降低物流成本,實現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當然,兩家企業的融合還將面臨很多實際問題,包括企業文化、重復生產線、員工安置等問題都將產生磨合成本。但這一戰略重組無疑為當下的去產能打開了一條新思路——將國企改革與去產能相結合,邊改邊去,使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去產能從根本上倒逼企業進行研發升級。而國企在研發升級轉型上的投入,顯然要比民營企業要豐厚得多。國資委不久前首次表示,要設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和“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目的是優化調整國有資本結構,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集中。有了基金的托底,國企改革與去產能的腳步必然會更加迅速。同時,國企的研發團隊,可以讓企業在去產能的同時,也尋找到轉型升級的途徑,從而更好地安置員工和土地等生產要素。
40Cr鋼管生產廠家Gr4鈦合金棒生產廠家s50c是高級優質中碳鋼,采用由電爐、平爐或純氧轉爐煉鋼法制造的全靜鋼,具有金相組織均勻的特點。該鋼含碳量(質量分數,%)≥0.4,耐磨性優良,延展性減少,淬火易變形和開裂,故淬火極為重要,切回火后必須急冷,以避免發生回火脆性。通過實行球化處理,可以改善這類碳鋼的切削性能。該鋼通常回火到硬度19~22HRC以后使用,以增加其切削加工性能。
化學成分%:
碳:C 0.47~0.53
硅:Si 0.15~0.35
錳:Mn 0.60~0.90
磷:P≤0.030
硫:S≤0.035
銅:Cu≤0.30
鎳:Ni≤0.20
鉻:Cr≤0.20 當然,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去產能都面臨較大的阻力。去產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利益博弈,不是關門大吉就能解決問題的,因為既涉及地方和企業利益,也涉及職工個人利益。但是,去產能是必須過的一道坎,過不了這個坎,中國經濟就不能脫胎換骨,重拾升勢,國企也難以瘦身健體,更難以做大做優做強。
自從確定了今年經濟工作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之后,在去產能方面,各部委和地方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以來,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會同各地方,從分解落實目標任務、撥付基礎獎補資金、出臺并落實配套政策、做好職工安置、開展聯合執法專項行動、落實煤炭減量化生產措施、推進結構調整和債務處置等等。
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按照“十三五”期間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任務目標與各地和中央企業確定的進度,今年壓減粗鋼產能要完成45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要達到2.5億噸以上。在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披露了今年去掉煤炭行業產能2.8億噸、安置員工70萬人的目標。
目前來看,各項政策措施的效應開始顯現,新增產能得到有效控制,鋼鐵煤炭行業經濟運行走勢穩中趨好。7月14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前5個月,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4%,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產量同比下降8.4%。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也介紹,上半年,“三去一降一補”成效初顯。去產能方面,原煤、粗鋼產量同比分別下降9.7%和1.1%。
中央、地方和國企協力淘汰過剩產能
不管是中央、地方政府還是國企都在大力推進去產能。
此前,國務院把化解過剩產能目標落實情況列為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6月份全國相關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已報送了實施方案,并全部簽訂目標責任書。比如,云南省提出,力爭到2018年底粗鋼產能控制在2500萬噸以內,煤炭產能控制在7000萬噸以內。湖南省提出,2016年-2020年計劃壓減煉鋼產能50萬噸(在2016年完成);四川省提出,到2017年將壓減粗鋼產能420萬噸。
2月初,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引導地方綜合運用兼并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產清算等方式,加快處置“僵尸企業”’實現市場出清。
此外,為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減量置換辦法,有關部門印發了發揮先進產能促進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資委建立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優化涉煤央企資源配置。銀監會積極推動債務規模較大并有三家以上債權銀行的客戶成立債權人委員會,研究金融支持和債務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