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業務轉型是為了增強企業競爭力和市場生存能力,那么整合重組則是市場經濟走到今天的大勢所趨。”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在他看來,經過30年跑馬圈地,許多產業及細分產業都已處于充分競爭狀態,這種狀態繼續下去,就會進入兼并收購和產業整合階段,這個階段的一大特點,就是金融資本撬動產業杠桿。下游廠家轉而開發海外市場
另一家民營鋼企,則是處于產業下游終端的寧波永發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作為國內保險柜龍頭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2億元,子公司超過20家,自有加工廠,且在全國都有銷售門店,2015年凈利潤5億-6億元左右。其原料以板材為主,包括電子面板,泡沫面板等,而板材主要是鋼板為主,成本占比較大。
據了解,該公司銷售網絡主要為國內市場,目前正在籌備主板上市。不過近年來已逐步轉而開發海外市場,主要目標市場在歐美和東南亞。
“我們能夠在改革中生存,不懼怕所謂"博弈"。只要摸清市場規律和企業自身特點,就一定能夠找到應對策略。”該公司一位負責人對調研人員表示,他如數家珍般枚舉了當前的利好因素:對于終端廠家來說,鋼價下降對降低成本雖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但還不是最重要的,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對產業集中度產生了重大利好影響,將直接導致資源集中和采購成本降低;而去產能和去庫存則使得終端采購壓力減少;鋼鐵電商則成就了終端廠家的新的轉型發展道路。
該負責人表示,該企業近年來也曾遭遇困境,隨著鋼價不斷下跌,其生產原料成本雖然出現了可觀的下降,但是加工廠成本和人工成本卻日益增加,使得其生產成本長期處于高位,壓力較大。不過,近半年來,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多數加工廠和鋼貿商被淘汰,對處于下游終端的永發集團來說,也是一個利好:首先,其采購渠道更加集中穩定,有利于降低采購板材成本。其次,加工廠競爭放緩,成本亦降。第三,庫存積壓減少,以隨用隨買為主,降低成本。第四,市場品牌意識漸強,拓寬市場渠道。所以,相對來看,終端市場比之前有所好轉,資金流也逐步緩解。
“不過,隨著海外市場的拓展和國內市場的飽和,其競爭也逐步放大。”該負責人強調,尤其是主要競爭對手已經成功開拓了國際市場業務,形成了海外接單、國內加工出口為主的業務模式。在競爭面前,永發亦應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和道路。
DIN W.Nr.1.4958合金鋼管生產廠家SM45鍛打圓鋼生產廠家1)20Mn2:用于制造截面較小(直徑不大于50mm)的零件,可代替20Cr鋼。常用于制造滲碳小齒輪、小軸;要求不高的活塞銷、十籽銷頭、柴油機套筒、汽門頂桿等;也可用作調質鋼,如制造冷鐓螺栓。
(2)30Mn2:用作小截面重要緊固件(經調質處理),通常可用于制造汽車、拖拉機及一般機械的車架縱梁、變速箱齒輪、軸、冷鐓螺栓及較大截面的調質件;在礦山機械制造中,可用于制造要求心部強度較高的滲碳件,如起重機的后軸和軸頸等。
(3)35Mn2:用作連桿、心軸、曲軸、半軸、操縱桿、風機配件、直徑小于15mm的冷鐓各種重要螺栓等承受較高應力的機械零件。在制造小截面(直徑小于20mm)零件時,可代替40Cr鋼。據透露,該公司當前的業務模式主要是兩種:一種是采購原料板材后自主加工,另一種是安裝和采購粗模(即部分加工好的產品)后加工安裝。雖然兩種模式都可行,但是前者貨源集中度低,價格高;后者則粗模要求精度較高,質量異議較多;且兩者都會受到賬期的局限,因而現金流壓力大。鑒于此,該公司正在考慮創新發展模式來替代加工技術創新,即“集中采購,外包加工”,以輕資產成立供應鏈管理公司,全面服務其擬上市公司主體,這樣就為未來“互聯網+保險柜”的業務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現金流壓力。
至于人們普遍擔心的歐美對我國鋼鐵業采取“雙反”是否會導致民營鋼鐵企業死亡,該負責人認為,由于市場主要是供應原材料,成品相對較少,所以影響也不大。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國際局勢震蕩對國內影響相對較大,比如“英國脫歐”“美元加息”等,這類事件影響的主要是規則審批和資金成本,“英國脫歐”對英國的出口規格或發生改變,需要重新審批,而“美元加息”所產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匯率變化引起的利潤變化。
轉型整合須走市場路
方大特鋼作為中部地區優質的大中型民營鋼鐵企業,其產品升級之路,也在轉型與整合的思路指引下進行。
方大特鋼上半年出資2349萬元收購關聯方江西宜春重工集團所持有的江西特種汽車限責任公司60%股權,有利于公司切入環衛汽車細分市場,延伸產業鏈發展。
此外,方大特鋼的民營體制使其在成本管控方面居于業內先進地位,即使在2015年行業最困難時期也顯示了降本增效的潛力。2015年公司內部三項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率不到9%,而行業平均水平達到12%左右。雖然螺紋鋼占應收過半,但公司的彈簧扁鋼和汽車零部件是其特色拳頭產品,在區域內占據重要地位,而今年一季度公司相關產品毛利率逾12%,也遠好于行業平均水平。
方大特鋼有關人士表示,在下半年宏觀經濟趨穩大背景下,鋼鐵行業終端需求支撐性較強,這成為公司盈利得以持續改善的最大動力。而民營鋼企管理高效、體制靈活等特點使其一系列降本增效以及轉型發展得以積極推進,為公司的未來業績的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就全局而言,民營鋼鐵企業的改革究竟應走向何方?對此,全聯冶金商會會長、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認為,去產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既要靠政策這只“有形的手”導向,更要靠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來抉擇,不能夠指望畢其功于一役。
在沈文榮看來,整合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地理位置,就是企業要有市場,要沿海沿江,能大進大出;二是虧損有可能改善,通過沙鋼引入先進管理理念,輸入一部分資金可以扭虧;三是價格問題,如果是實實在在的價格,就可以考慮兼并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