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Q系列渣漿泵
殘礦回收 有的殘礦是由于工作面底板坡度而形成,有的則為殘留于喀斯特溶洞中的砂礦。前者一般先用爆破法松動殘礦,然后用水槍逆向沖采,再調整噴嘴直徑,用順向沖采法清掃底板殘礦,并用小型移動砂泵揚送礦漿至主砂泵的礦漿池內或沖礦溝中;不能沖走的廢石,可用人工或機械清理。后者可用膠管小水槍沖采,配合小型移動砂泵;如溶洞狹小,可用水力射流提升器回收。砂泵床開拓 基坑開拓法 采場內開掘長約40~50m、寬10m的基坑,坑內布置砂泵揚送。視礦體厚薄,基坑可一次或分段掘到礦床底板,坑內礦漿池深度一般為1.5m左右。
ZJQ系列渣漿泵是電機與水泵同軸潛入介質中工作的水力機械,該泵過流部件采用高合金耐磨材料制造,具有較好的耐磨性,過流通道大,適用于輸送含有較大固體顆粒的泥沙、礦漿、煤漿、砂石等介質.該系列產品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設計制造,水泵除主葉輪外在底部增加一套攪拌葉輪,能將沉積的淤渣噴擊成湍流,是水泵在沒有輔助裝置的情況下實現高濃度輸送。獨特的密封裝置能夠有效平衡油室內外壓力,最大限度保護了機械密封的可靠性,電機采用過熱保護、進水檢測保護等多種保護措施,能夠在惡劣的工況條件下長期安全的運行。
沖采法 有逆向、側向、順向及聯合沖采法,以逆向沖采法應用較多(圖2)。該法系將水槍對準工作面,用射流在臺階底部掏槽,使砂土坍陷,與水混合成礦漿,逆向流往礦漿池和沖礦溝,可充分利用射流沖擊力,減少耗水量。由于部分殘礦不能回收,采場底板有裂隙或溶洞時,又有部分礦石沉積,礦石損失率一般為5~10%。沖采時表土和夾層混入,使出礦品位降低;但同時有部分廢石被篩出,又可使出礦品位相對提高,一般實際貧化率為5~10%。沖采法 有逆向、側向、順向及聯合沖采法,以逆向沖采法應用較多(圖2)。該法系將水槍對準工作面,用射流在臺階底部掏槽,使砂土坍陷,與水混合成礦漿,逆向流往礦漿池和沖礦溝,可充分利用射流沖擊力,減少耗水量。由于部分殘礦不能回收,采場底板有裂隙或溶洞時,又有部分礦石沉積,礦石損失率一般為5~10%。沖采時表土和夾層混入,使出礦品位降低;但同時有部分廢石被篩出,又可使出礦品位相對提高,一般實際貧化率為5~10%。平硐溜井開拓法 開掘平硐和溜井通向礦體。在溜井中安設溜漿管,平硐底板鑲砌沖礦溝。本法適用于喀斯特山坡地區的低凹分散礦塊,為節約動力,應盡量采用自流運輸,避免砂泵揚送。目前使用的平硐長度已達2.6Km。溜井分垂直和傾斜兩種,前者應用較多。溜井用密集支柱支護。溜漿管的管徑通常為350mm,礦漿通過該管送入平硐中的沖礦溝。沖礦溝布置方式有兩種:①砌筑于平硐底板上,適用于服務年限短的礦山;②在平硐底板下面開掘。管道與沖礦溝的連結處設有緩沖池,以減少沖擊力,防止礦漿從管內流出時飛濺。管道上部入口處應設格篩,以防大塊和泥團阻塞管道。
適用于抽取建筑用紗、粉沙、淤泥、尾礦漿、礦砂、鐵砂礦、河流,湖泊、水庫、港口等抽沙清淤工程,還可用于鋼鐵廠、發電廠、鐵礦廠、油田等工礦企業的沉淀池的沉砂清除,污水處理廠沉淀物等。
結構特點
砂泵床開拓 基坑開拓法 采場內開掘長約40~50m、寬10m的基坑,坑內布置砂泵揚送。視礦體厚薄,基坑可一次或分段掘到礦床底板,坑內礦漿池深度一般為1.5m左右。
1. 整機為干式下泵型,電機采用油室密封方式,內設機械密封,能有效防止高壓水和雜質進入電機內腔。
2. 除主葉輪外,還有攪拌葉輪,能將沉淀于水底的淤渣攪拌成湍流后抽取出來。
3. 葉輪和攪拌葉輪等過流部件采用高硬度的高鉻鑄鋼制造,耐磨、耐腐、排污能力強,能通過較大的固體顆粒。
4. 電機潛入水下,不受吸程限制,吸渣率高,清淤更徹底。
砂礦的預松動 可提高水槍效率,降低水電消耗和采礦成本。松動方法有爆破法和水壓法。前者使用較多,經濟效果良好,在高山缺水地區更為顯著,每噸砂礦的耗水量可降至1.7t。后者適用于具有滲透性的砂礦,在距階段坡頂線2~3m處插入一排鋼管,插深約2m,管距約3m,壓入高壓水。經數小時可使土巖塌落,采一噸砂礦耗水0.5~0.7t。此法與底部掏槽相結合,效果良好。平硐溜井開拓法 開掘平硐和溜井通向礦體。在溜井中安設溜漿管,平硐底板鑲砌沖礦溝。本法適用于喀斯特山坡地區的低凹分散礦塊,為節約動力,應盡量采用自流運輸,避免砂泵揚送。目前使用的平硐長度已達2.6Km。溜井分垂直和傾斜兩種,前者應用較多。溜井用密集支柱支護。溜漿管的管徑通常為350mm,礦漿通過該管送入平硐中的沖礦溝。沖礦溝布置方式有兩種:①砌筑于平硐底板上,適用于服務年限短的礦山;②在平硐底板下面開掘。管道與沖礦溝的連結處設有緩沖池,以減少沖擊力,防止礦漿從管內流出時飛濺。管道上部入口處應設格篩,以防大塊和泥團阻塞管道。
5. 整體設備簡化,不許配備輔助攪拌裝置或噴射裝置,操作簡便,機組總投資降低。
6. 攪拌葉輪直接接近沉積面,通過下潛深度控制濃度。在介質比重大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加裝輔助裝置,增加介質濃度
分自流和加壓兩類,前者不耗費電力,生產成本低,又分溝道運輸和管道運輸兩種方式。溝道運輸可就地取材,基建投資少,中國廣泛采用。在地形條件限制時,往往輔以自流管和倒虹管。水力開采一般不適用于嚴寒地區。在氣溫低于 5℃的地區,應有防寒措施,如對水泵、砂泵和水管等進行防凍;在水管較低點設放水閘門,工作停止時注意放水;設置備用水管;采用高階段時,采取減少水量的措施,將水壓提高50~60%;采場底板坡度比夏季加大25~30%等。砂泵床開拓 基坑開拓法 采場內開掘長約40~50m、寬10m的基坑,坑內布置砂泵揚送。視礦體厚薄,基坑可一次或分段掘到礦床底板,坑內礦漿池深度一般為1.5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