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智能家居、樓宇自動化應用方面:開關、設備執行器和網關等進行互聯互通的協議標準都是由國外企業主導研發和制定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都掌握在羅格朗等國外企業手里,這對于我國智能家居行業企業發展壯大非常不利。
據了解,國內企業在這方面還沒有形成合理的戰略體系,在開關、控制以及上層應用等領域,企業的產品分布比較分散,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和穩固的市場格局,這也就導致了國外廠商產品和標準的壟斷。中國廠商想要躋身該領域必須首先服從國外的標準,并基于羅格朗等企業提供的底層平臺進行應用開發,否則就會遭遇“設備孤立”,無法與其它環節互聯互通。
一位該領域的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國外企業憑借知識產權保護和標準制定的優勢,始終占據高端市場,中國很多生產智能樓宇相關器件的廠商被逼到利潤微薄的低端市場,一些企業干脆放棄自產路線,做起了國外產品的代理商,雖然這種方式能夠在產業鏈中快速“上位”,但最終也落了個“為外企打工”的地步。
比如:一個成本價不足百元的開關,國外企業賣給中國企業要價幾百元,中國企業再賣到市場只能賺幾十元而已。
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還在于中國企業在物聯網領域“原始創新”的缺乏,僅通過模仿和復制國外產品,或者照搬國外的業務運營方式,顯然不能完全符合中國國情;另一方面,中國在物聯網領域缺乏底層的技術標準也是導致國產企業喪失話語權的根本原因,比如在智能家居中用于設備互聯的底層的總線傳輸協議,現階段我國就還沒有形成相關的技術標準。
“標準的完善顯然無法一蹴而就,在國內逐漸完善技術標準的過程中,我們的國產企業勢必要經歷這一段尷尬的市場考驗期。”前述業內人士這樣表示,
據悉,在過去的2012年中,我國物聯網標準制定工作已經卓有成效,3月初,ITU-T第13研究組會議正式審議通過了“物聯網概述”標準草案(標準編號為Y.2060)。該標準于2011年5月由我國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起立項,涵蓋物聯網的概念、術語、技術視圖、特征、需求、參考模型、商業模式等基本內容,是全球第一個物聯網總體性標準,對于全球物聯網標準化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同年5月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又發布了《關于組織實施2012年物聯網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專項的通知》,依托十大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著力突破制約我國物聯網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10月,工信部著手制定“M2M通信系統安全增強”的行業標準,預計將于2013年完成,該標準的主要發起單位是中興通訊和華為。
培養知識產權意識
如何激勵國內企業實現“原始創新”將是物聯網的深刻命題。在這一點上,方琳瑜博士認為獎勵創新成果與培養專利意識同等重要。一方面需要國家在財政方面加大引導,對于原始創新性的項目加大支持力度,對原始創新成果加大獎勵力度;另一方面強化我國企業對原始創新和知識的產業意識。
“如果物聯網企業從現在開始還不重視原始創新,不重視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研發成果的話,那么中國的物聯網企業很可能會步當年VCD、DVD企業的后塵。”方琳瑜博士還建議,中國有實力的物聯網企業應該要在原始創新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創新質量而且制定自己的知識產權戰略或者專利,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研發成果,并積極形成我國自主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如此才能將國產物聯網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