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偉 蔡添高 “‘十一五’期間,我市把機械產業作為‘10+3’產業中的重點產業進行培育,促進了產業的快速發展,2005年我市規模以上機械企業完成工業產值39.66億元, 2010年完成工業產值253.2億元,五年增長五倍多,為我市“十二五”期間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市機械產業辦的郭生華主任11月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郭主任還告訴記者,近年來,龍工先后在我市投資90多億元,龍工裝載機、橋箱、鑄鍛、液壓、挖掘機等項目相繼投產,有力帶動了工程機械的發展。龍凈、福龍馬等企業已進入國內行業排位的前5位,有力帶動了運輸機械、環保機械等產業的發展。目前,全市機械產業有龍工、龍凈、暢豐、東源等四家上市企業,福龍馬公司的上市工作已進入國家證監會受理階段。我市也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發展,抓住國家支持海西汽車產業發展,新龍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理順和總部搬遷到我市的機遇,在永定高陂規劃8000畝汽車工業產業園和出臺優惠政策,充分利用新龍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具有重卡、微車、客車的生產資質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新龍馬微車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和設備安裝調試;年產30萬臺的發動機項目,已獲國家發改委立項核準。 然而,就像龍工集團辦公室主任張永祥告訴記者的,“受‘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宏觀調控’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拉動減弱,市場需求低迷,機械行業整體下滑”,我市2012年1~9月規模以上機械企業僅完成產值147.74億元。 我市機械產業還面臨什么困難和問題?郭生華一語道破:“產業規模偏小,缺少一批能支撐和帶動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和骨干企業;產業鏈不完善,缺乏有規模的機械、汽車配件市場作為配套,現代銷售和信息發布平臺還未進行籌建;競爭壓力加大,面臨國內、國際競爭的雙重壓力;用地、用工、資金等三大要素制約影響加大;發展后勁不足,近年來,新開工投資在億元以上的機械項目不多,在‘十二五’期間要實現千億產值目標有一定難度。” 面對當下嚴峻的形勢,如何破解面臨的困難與問題,郭生華告訴記者,市機械產業辦已經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四項應對建議。 首先是“建基地”。要加快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建設。發揮好龍工的領軍作用,努力爭取大功率發動機和輪胎等大項目落地我市,辦好龍工配件園,加快培育一批配套企業,加快“陸地港”建設;要加快海西汽車產業基地建設。持續運作好整車項目,擴大專用車生產,做大汽車配件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步伐;要加快全國環保設備制造產業基地建設。 其次是“促集聚”。一是科學布局機械產業發展空間。加快做大園區規模,做好園區整合、提升工作,優化土地配置;二是創新招商引資的運作機制。圍繞產業鏈完善,對接大企業,承接臺灣機械產業轉移,用好海峽機械產業博覽會招商平臺;三是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再次是“抓提升”。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的裝備水平,指導企業做好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創新大型企業檢測、實驗中心的運作機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升智力引進工作。引進高端人才,引進高端科技成果,提升院校教學水平。 最后是“優環境”。用好用足用活優惠政策,加大對領軍企業支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改善用工環境。(閩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