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做本土化的工業機器人,100臺只能算起步,500臺能持平,1000臺才能在這個行業有所盈利。原因是什么?目前國外工業機器人的市場競爭很激烈,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我們和國外相比價格才有優勢”,汽車、電子裝配、化工、物流等領域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很大,國家應將這些領域作為工業機器人批量化應用的重點。
除了規模化,工業機器人主機的成本和可靠性也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挑戰。在企業的生產線中,工業機器人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一旦出現故障,必然會對企業的生產效率造成影響。目前國產的工業機器人已經可以進入汽車零部件工作站或碼垛工作站,但卻很難進入汽車生產線。這正是我國工業機器人可靠性不高所導致的。專家指出,首先是路徑選擇的問題。從世界其他國家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情況來看,選擇的路線并不一致。比如,日本選擇的是“仿人”的路線,并希望從工業領域推廣到家用領域。然而,由于成本過高,技術過于復雜,這條道路的前景并不被看好。相比之下,美國則從軟件和嵌入控制等方面發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對于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建議,工業要規模化,服務要嵌入化。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長期存在這樣的怪圈:由于采購量小,所以成本和定價高,這使得用戶的投資較大,并導致市場始終做不大。“只有通過國家在高端制造領域的長期投入,實現部件國產化、自主化,大幅降低成本和定價,工業機器人規模化應用的時代才會到來”,不要狹隘地理解只有人形的才算機器人。理由在于,按照IFR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定義,有兩個自由度以上,可移動,有一定智能技術的就可以稱作是機器人。要以開放的角度來理解機器人,將信息技術、軟件、通訊、智能復合材料嵌入現有裝備,讓機器人發揮更大的作用。”。
“工業機器人產品出廠后,要把關鍵環節的數據采集下來,并進行處理,看看哪些數據偏差得比較大。通過這種比較,才能不斷提高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可靠性和制造水平。”打造工業機器人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這一點在葛武看來也非常必要。要想快速、順利推動中國智能工業的發展,企業應該做到高瞻遠矚,腳踏實地。對于新建企業,在規劃設計時要考慮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化的應用,比如所有的設備都考慮自動化接口,那么將來的發展就會很順暢。而對于老牌企業,也一定要想盡辦法,盡早進行智能化改造,早改造早受益。“這是一個拐點,也是歷史的機遇。技術創新和原始創新,是我們掌握主動權的關鍵。”
聯系電話:13953898590
企業網址: www.tamdj.com
www.zgtengyang.com
www.zhengqihuishou.com
www.guolujieneng.com
www.sdtengyang.cn
www.tahaoyu.com
www.tymaduoj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