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路面起砂處理劑J302起砂處理華夏潤達處理劑 |
![]() |
價格:7500 元(人民幣) | 產(chǎn)地:北京 |
最少起訂量:1噸 | 發(fā)貨地:北京 | |
上架時間:2018-03-09 09:15:31 | 瀏覽量:99 | |
北京華夏潤達技術有限公司
![]() |
||
經(jīng)營模式:生產(chǎn)加工 | 公司類型:個體工商戶 | |
所屬行業(yè):建筑膠及外加劑 | 主要客戶: | |
![]() ![]() |
聯(lián)系人:劉立虎 (先生) | 手機:18811081743 |
電話: |
傳真: |
郵箱:1187919813@qq.com |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qū)龍山躍1-621 |
混凝土地面起砂處理劑
聯(lián)系電話18811081743{同步微信}
同樣混凝土地面液體硬化劑能提高混凝土地面抵抗化學腐蝕的能力,但它們并不可能保證被處理的地面能百分之百地抵抗化學腐蝕,對于暴露或遭遇腐蝕性強的化學物質的場合,選用抗化學腐蝕保護層效果更好。
中文名混凝土地面起砂處理劑起砂原因水灰比過大毒 性無毒味 道無味
起砂原因編1.水灰比過大:即拌合的混凝土水量大,導致混凝土表面泌水,降低混凝土表面強度。
2.砂石料的級配不合理、含泥量高:骨料級配不合理、過細的土砂也易導致地面起砂,影響水泥的早期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結。
3.施工過程中的過分振搗:加劇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導致混凝土表面強度較低。
4.養(yǎng)護不當:未能及時養(yǎng)護或養(yǎng)護不充分,暴曬或大風導致混凝土表面大量失水,表面得不到充分水化,導致強度較低。
5.其它原因:壓光時間掌握的不好、混凝土表面未達到一定的強度就上人作業(yè)、低溫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凍等。
6.在混凝土還沒有完全硬化前就灑水養(yǎng)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增大,強度降低
工地上常常使用界面劑攪拌水泥進行涂刮,希望將起砂部位覆蓋,事實上這樣不會達到預期效果,一般情況干燥后表層又會龜裂,剝落,大面積起殼。這是由于基層未處理好的原因,基層起粉,想通過覆蓋達到修復的效果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材料特點編1.工程師 A5混凝土硬化劑是由1#料(無色透明,用于增硬處理)和2#料(白色乳液,用于耐磨處理)組成;
2.無毒、無味、綠色環(huán)保,通過與混凝土滲透產(chǎn)生化學反應,形成致密結晶體。施工簡便,只需噴灑和涂刷即可達到理想的耐磨、增硬、增亮效果;
3.滲透固化:有效滲透1~3mm,與混凝土中的物質產(chǎn)生化學反應,形成致密整體;抗壓強度提高10%~40%,有效提高硬度、密度;
4.增亮抗?jié)B:增硬后的地面具有光澤,感觀效果好,防止水分油污滲入混凝土內(nèi)部。
材料用法編分兩步進行,先用1#號料進行增硬處理,再用2#料進行耐磨處理即可。
1.基層要求
對于起砂地面進行清掃,無浮灰,保持干燥(可允許潮濕,但不得有明水);
裂縫及缺損部位應用工程師灌漿系列及A3高強修補料修補后,統(tǒng)一用A5混凝土硬化劑進行硬化處理。
2.增硬處理
直接噴灑1#料,保證基層充分浸潤吸收,隨時補充被吸收的1#料,保持浸潤狀態(tài),使整個地面完全浸透;
隨時將低洼處多余的1#料掃至已吸收處,應保證2小時內(nèi)基層充分吸收1號料,且不應有余料堆積;
起砂嚴重的地面可連續(xù)三天重復噴灑1#料一遍。
3.耐磨處理:
1#料施工至少48小時后采用2#料直接涂刷于經(jīng)過增硬處理的地面,一遍即可,應均勻飽滿,不需養(yǎng)護,7天后可正常使用。
使用混凝土地面液體硬化劑后,混凝土地面所能達到的硬度和密度取決于混凝土地面表層的質量,液體硬化劑能夠大大提高一般混凝土地面的耐磨性、降低起塵程度。對于高質量的混凝土地面(水灰比小,拋光面精密)而言,對液體硬化劑的需求也就減少了。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nèi)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fā)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chǎn)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chǎn)品質量。 |
機電之家網(wǎng) - 機電行業(yè)權威網(wǎng)絡宣傳媒體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幫助 | 會員助手 | 免費鏈接Copyright 2011 jd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杭州濱興科技有限公司
銷售熱線:0571-28292387 在線客服:0571-87774297
展會合作/友情連接:0571-87774298
網(wǎng)站服務咨詢:0571-28292385
投訴熱線:400-6680-889(分機7)
網(wǎng)站經(jīng)營許可證:浙B2-200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