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行業超低排放倒逼產能退出,結構優化,布局向產煤區集中。焦化行業產能結構分析:2017年,全國焦化產能6.5億噸,產量4.3億噸。其中,按照屬性分類:獨立焦化廠產能占比66%,鋼廠自有焦化廠產能占比34%。按照炭化室高度分類:截止到2016年,4.3米以下炭化室產能為2000萬噸,占比3%。4.3米炭化室產能占比在45.1%;5—6米炭化室占比39.6%,6—7米以及7米以上的炭化室產能占比12.3%。按照熄焦工藝分類:全國干熄焦產能占比僅37%,濕熄焦產能占比63%。其中,鋼廠焦化廠干熄焦比例為78%,獨立焦化廠干熄焦比例僅有16%。目前濕熄焦獨立焦化廠中產能低于100萬噸的焦化產能為8000萬噸,占全國比重14.5%。焦化行業有望在2018年通過干熄焦改造、中小產能關停整合等方式實現過剩產能出清。
中長期看好焦炭市場。第一,未來幾年預計有8000萬噸左右的焦化產能退出,按照江蘇鋼廠焦化限產50%,新增產能5300萬噸,焦炭需求缺口在2000萬噸左右,但新增產能短期無法投產。經過三年藍天保衛戰的環保治理和去產能的持續推進,焦炭行業退出產能增多,總體呈收縮狀態,隨著環保檢達標后高爐復產對焦炭的需求呈上升趨勢。焦炭的供需格局將從目前的弱平衡轉變為緊平衡的格局,有可能出現階段性的供不應求的狀態。第二,目前焦炭行業污染嚴重,焦企環保設施普遍不達標,焦化行業受環保影響最大。按照最新超低排放標準要求,90%以上的鋼企和焦企無法達標,需大量投入脫硫脫硝等環保設備,初步測算,噸鋼環保成本至少上升20元/噸。2+26城市、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焦炭總產量占全國產量的64%左右,這三個區域的焦炭產能變化將極大的影響未來焦炭市場的供需格局。第三,焦化行業供給側改革正式拉開帷幕,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加快,產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焦炭議價權由鋼企業向焦企轉移,焦企的話語權提升。同時,獨立焦化廠整合,鋼焦聯合企業焦化廠逐步退出后導致焦炭外購量增加,焦炭供應偏緊,加上階段性的運力緊張,未來焦炭價格有可能振蕩偏強。第四,煤炭行業由于供應寬松,政策干預較大,價格波動相對較小,對焦企的成本波動影響不大。而環保日益趨嚴和焦化行業的結構調整導致鋼企的成本大幅上升,鋼企的利潤將大幅收縮,鋼企利潤向上煤焦產業鏈轉移,焦企利潤有望維持在較高水平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