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2000年和2007年的崩盤都發生在美聯儲加息收縮流動性的大布景下(平均加息217個基點),也佐證了美股會被美債收益率走高拖垮。
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漲,意味著當局債券與股票等風險資產對比更有競爭力。繼二季度美國經濟環比增長4.1%,創下了2014年以來的增速新高后,美國亞特蘭大聯儲給出了三季度美國經濟按年增長為5%的驚人預期。一方面,被美聯儲采納為衡量通貨膨脹的焦點PCE物價指數觸及2%的通脹方針。另據部門債市基金經理稱,跟著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上升,美債收益率在年內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12月底之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達到3.45%-3.5%的程度。
另一方面,美國就業優于預期。不外分析人士指出,在本輪加息周期中,今朝美債收益率程度整體處于歷史低位,因此負相關性弱化,對美股影響短期有限。然而在2008年-2016年的量化寬松時期,股債價錢呈現雙牛名目的正相關性,在1948年至1962年期間,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升,對應的美股也處于上漲階段。該機構分析,在履歷數年的量化寬松后,債券收益率程度整體處于歷史低位,這意味著一旦將來股票遭遇大幅重挫,債券資產很可能在最需要避險和分手風險的時候失靈,這是因為債券收益率的下降空間事實上相對有限,很難為風險資產的下跌供給足夠對沖和呵護空間,無法起到充實分手資產風險的浸染,導致股債的負相關性整體弱化。與此同時,19日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利差收窄至27個基點,逼近收益率倒掛。
而此次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截至9月19日,已持續兩個買賣日打破3%,不外美股聯動效應尚不較著。國泰君安近期發布的研報顯示,今朝美國股票和債券價錢的“蹺蹺板”效應(負相關性)大幅弱化。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9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8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0.1萬人,超出預期的19萬人;賦閑率維持在3.9%不變,仍然接近上世紀60年月以來的最低程度;平均時薪增長0.4%,薪資年增長率達到2.9%,為2009年6月以來最高,晉升了通脹上升的預期。加息布景下,二者往往呈反向走勢;寬松政策下,則呈同向走勢。美國知名技術分析師RalphAcampora認為,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升破5%才是持久牛市竣事的時間點,而此刻這一時刻還未到來。此外,投資者對貿易摩擦風險的擔憂情緒正在減弱,美國經濟增長預期也支撐了市場情緒。第一次發生在年頭,進入2018年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上行,截至2月8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近40個基點,而截至2月8日,標普500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較1月26日高位均下滑逾10%;第二次發生在4月和5月間,自4月24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破3%后,一直在3%關口高位盤桓,至5月17日升至3.11%高位,不外在此期間,美國三大股指震蕩上行,并未受到較著拖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