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氣站設備—工藝流程 |
![]() |
價格:165000 元(人民幣) | 產地:河北衡水市 |
最少起訂量:1套 | 發(fā)貨地:河北衡水市 | |
上架時間:2018-11-08 14:41:11 | 瀏覽量:126 | |
河北東照能源
![]() |
||
經營模式:生產加工 | 公司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 |
所屬行業(yè):壓力容器 | 主要客戶:燃氣公司 | |
![]() ![]() |
聯系人:王皓 (先生) | 手機:13393183991 |
電話: |
傳真: |
郵箱:15903280627@163.com |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城區(qū)博陵大街豐收路599號院內西側 |
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指接收海運LNG的大型終端設施。它接收通過LNG船從基本負荷型LNG工廠運來的液化天然氣,將其儲存和氣化后分配給用戶,或通過低溫槽車把LNG從接收終端再運送到衛(wèi)星接收站,LNG接收站如圖2-2所示。接收終端的氣化能力很大(1.8~64 Mm3/d),儲罐容量也很大(1×105~8.6×105m
接收站工藝按照功能劃分,主要包括六大工藝系統(tǒng),即:LNG卸船系統(tǒng);LNG儲存系統(tǒng);LNG再氣化系統(tǒng);蒸發(fā)氣(BOG)處理系統(tǒng);防真空補氣系統(tǒng);火炬放空系統(tǒng) (1)LNG卸船系統(tǒng) LNG運輸船達到接收站LNG專用碼頭后,LNG由運輸船上的輸送泵,經過幾臺液體裝卸船臂分別通過支管匯集到卸船總管,并通過卸船總管輸送到LNG儲罐中。LNG進入儲罐后置換出的蒸發(fā)氣,通過一根氣相返回管線,經過氣相返回臂,回到LNG運輸船的LNG船艙中,以保持卸船系統(tǒng)的壓力平衡。在無卸船的正常操作期間,通過一根從低壓輸出總管引出的循環(huán)管線以小流量LNG經卸船管線循環(huán),以保持LNG卸船管線處于冷態(tài)備用。主要包括卸料臂、蒸發(fā)氣回流臂、LNG取樣器、LNG卸船管線、蒸發(fā)氣回流管線及LNG循環(huán)保冷管線等部分。
由于接收站可能裝卸來自不同地方的LNG,所以在LNG船卸料前,必須取樣,分析化驗其組分、密度、熱值和華白指數。
(2)LNG儲存系統(tǒng) LNG儲罐是LNG儲存工藝系統(tǒng)中的核心設備,也是接收站中的重要設備 伴隨著材料科學和焊接技術的發(fā)展,LNG儲罐越來越趨于大型化和多樣化方向發(fā)展。由于LNG具有可燃性和超低溫性,因而對儲罐有很高的要求。儲罐在常壓下儲存LNG,罐內壓力一般3.4~30kpa,儲罐的日蒸發(fā)量一般要求控制在0.04%~0.2%。為了安全的目的,儲罐必須防止泄漏。 低溫常壓液化天然氣按儲罐的設置方式及結構形式可分為:地下罐及地上罐。地下罐主要有埋置式和池內式;地上罐有球形罐、單容罐、雙容罐、全容罐及膜式罐。其中單容罐、雙容罐及全容罐均為雙層罐(即由內罐和外罐組成,在內外罐間填充有保冷材料)。LNG儲罐的比較及選擇如表2-5。
(3)LNG再氣化系統(tǒng) LNG經船運至接收站后,均需以氣態(tài)的方式送給用戶接收站工程設兩種氣化器:浸沒燃燒式氣化器(SCV)和海水開架式氣化器(ORV)。ORV用于每年海水溫度高于9℃時使用;SCV用于低于9℃時使用。一般情況下,對于任何一個接收站來說,它的基本流程和原理都是相似的。 (4)BOG處理系統(tǒng) 由于LNG在儲存過程中產生大量的蒸發(fā)氣(日蒸發(fā)率為0.03%~0.08蒸發(fā)氣壓縮機用來處理儲罐產生的過量蒸發(fā)氣,維持儲罐內壓力恒定。冷凝器用于將加壓蒸發(fā)氣與從儲罐輸送的過冷LNG混合并使之冷凝,同時起到高壓輸出泵的入口緩沖罐的作用。按照處理方式不同,分為直接輸出法和再冷凝法兩種。 BOG的處理按以下順序:在卸料操作中蒸發(fā)氣返回船艙,蒸發(fā)氣去再冷凝器,蒸發(fā)氣送往火炬,通過儲罐壓力安全閥放空。 (5)防真空補氣系統(tǒng) 由于LNG儲罐承受正壓和負壓的范圍都較為有限,在儲罐內壓力超過設計正壓時,可以通過控制壓縮機的關停或者調節(jié)其排量來保持LNG儲罐內的壓力值,當LNG儲罐內形成負壓時,可由氣化器出口管匯處引出的天然氣來補充。 (6)火炬放空系統(tǒng) 火炬上游設有火炬分液罐,分液罐外帶有電加熱器,用于充分氣化蒸發(fā)氣所帶有的液體。LNG接收站設置火炬系統(tǒng)的目的是泄漏正常操作時儲罐內壓縮機不能處理的低壓蒸發(fā)氣和因事故停產時氣化器產生的高壓蒸發(fā)氣。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fā)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