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企業需要準備哪些文件資料? |
![]() |
價格:7000 元(人民幣) | 產地:本地 |
最少起訂量:1件 | 發貨地:本地至全國 | |
上架時間:2018-12-06 10:05:02 | 瀏覽量:438 | |
深圳市肯達信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 |
||
經營模式:商業服務 | 公司類型:私營合伙企業 | |
所屬行業:咨詢服務 | 主要客戶:工廠,大中小型企業 | |
![]() ![]() |
聯系人:殷陳霞 () | 手機:13913597639 |
電話: |
傳真: |
郵箱:apple@cts1983.com | 地址:蘇州市東環路328號東環大廈510 |
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企業需要準備哪些文件資料呢 1.環境評價報告、三同時驗收、消防驗收、排污許可證 2.公司組織結構圖、崗位配置及各部門崗位職責權限說明 3.關鍵崗位任職要求 4.公司產品工藝流程圖 5.環境因素辨識(各部門環境因素清單、重要環境因素) 6.質量和環境管理手冊(研發刪減說明) 7.程序文件匯編 8.公司質量、環境管理方針 9.公司質量、環境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分解至各部門,外審前完成一次考核評價) 10.產品標準、檢驗規范(原輔材料、首巡檢、終檢;生產記錄和檢驗記錄) 11.固廢回收協議(回收單位的資質、垃圾清運記錄) 12.有效文件清單(國家質量、環保法律法規收集)(產品標準、原輔材料標準、檢驗標準、抽樣方案等外來技術文件收集) 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是個什么樣的體系ISO14001認證2015版有啥變化 13.體系記錄清單 14.風險和機遇辨識及應對措施 15.消防演習記錄 16.顧客投訴處理流程 17.財務關于質量、環境體系運行方面的投入清單 18.2017年培訓計劃、培訓記錄(培訓有效性評價) 19.生產管理制度 20.特種崗位人員配置、證書清單 21.特種設備年檢合格 22.計量器具管理(計量器具管理要求、清單、校準或檢定記錄,認證前必須完成) 23.鍋爐、配電房等基礎設施管理要求 24.產品搬運、貯存、防護要求(倉庫管理制度、出入庫記錄) 25.設備管理(制度、檔案、清單、維保方案和計劃、維保記錄) 26.產品環境要求(溫濕度、光線、防潮等) 27.批次管理(制度、標識方法、追溯要求、記錄) 28.現場管理(制度、定置定位分布圖、分區和通道、污染控制、日常監督檢查記錄) 29.安全生產(消防器材配置、分布、檢查、整改記錄) 30.不合格品、廢棄物收集方法、處置記錄 31.年度銷售合同、合同訂單臺帳(合同評審記錄) 32.經批準的產品目錄和報價單 33.合格供應商名錄(含外包外協、如紙箱) 34.(采購制度、合格供應商選擇和評價準則、供應商調查記錄、供貨業績統計) 35.格式化的采購合同文本(含外包外協) 36.顧客滿意調查 37.統計報表(質量、能源使用) 38.內審和管理評審記錄 39.合規性評價記錄 新版ISO14001主要有哪些變化 歷經三年的修訂后,2015年9月15號,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了ISO14001:2015版的正式版本雖然本次變化相比ISO14001:2004版有很大的變化,但總體上:環境管理的過程模式和PDCA循環沒有變化;標準的使用范圍、目的、標題及應用領域沒有變化; 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是個什么樣的體系ISO14001認證2015版有啥變化 ISO14001改版的目的: 1、在接下來的10年或更長時間,提供一套穩定的精煉的要求。維持關注有效過程管理,獲得期望的結果。考慮自從上次2004版的變化后,環境管理體系實際操作及技術層面的變化。 應用ISO指令附錄SL,加強ISO14001標準跟其他ISO管理體系標準的一致性。 2、方便有效實施,及一方、二方、三方有效的符合性評審。 3、使用簡練的語言及書寫形式以便于對標準要求的理解、解釋達成一致。 4、對所有新的ISO管理體系標準及目前在使用的標準修訂,定義了共同的結構及格式。每個管理體系標準大致有30%的內容將會一致。對將來的ISO14001將會有深遠的影響。 新版ISO14001內容組成 范圍(Scope): 引用標準(NormativeReference) ISO14001:2015術語和定義(TermsandDefinitions) 組織的環境(ContextoftheOrganization) 領導力(Leadership) 策劃(Planning) 支持(Support) 運作(Operation) 績效評估(PerformanceEvaluation) 改進(Improvement) 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是個什么樣的體系ISO14001認證2015版有啥變化 新版ISO14001的主要變化有七個: 1、強調風險管理,在P-D-C-A循環的每個環節均強調了風險管理的要求; 2、取消了預防措施,因為整個環境管理體系本身就側重于預防措施,風險的識別和管理就體現了預防措施; 3、文件化信息替代了文件和記錄,文件和記錄不再作區分; 4、重視環境管理的源頭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如增加了設計要素,采購要素單獨獨立出來等; 5、關注外在環境條件的背景下評估組織的環境風險及改善機會(如適應氣候變化、資源可用性); 6、強化了對高層管理人員的參與,使環境管理系統要求被落實至組織業務策略,同時確保環境管理系統符合預期; 7、重視外部溝通,外部溝通要求更加明確,包括強調對環境績效的數據質量的要求。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