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具體辦理流程是怎樣的
公司業務
河南省住建廳施工資質、安全生產許可證
施工資質轉讓、買賣、變更股權
房地產開發資質
電力設施許可證承裝(修、試)四四四、五五五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勞務派遣許可證
國家認監委體系認證,AAA級企業認證
應急廳特種工證、助理工程師證、施工安全員證
一二級建造師、中高級工程師掛靠
===============================================================================
原油寶事件”仍在發酵,所有壓力都向中國銀行襲來。《中國科技投資》專訪南華期貨副總經理、研究所所長朱斌,試圖還原“原油寶事件”發生的緣由,以及參與者從該事件中應該吸取何種教訓
《中國科技投資》記者 汪下弟
4月21日凌晨,WTI5月原油合約收盤下跌55.90美元至-37.63美元/桶,跌幅超300%,國際原油期貨史上首次收于負值。在此情況下,掛鉤WTI5月原油合約的中國銀行原油寶直接穿倉,數千位投資者不僅血本無歸,且仍需賠償中國銀行損失。造成目前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市場客觀因素,也不排除人為操縱的痕跡,因為話語權都由國外機構掌握,而中國銀行和投資者面對這一突發性的事件表現的也不夠成熟。
人為操縱痕跡明顯
作為中國銀行推出的紙原油產品,其與更為大眾熟知的紙黃金存在較大區別。紙原油掛鉤的一般是海外期貨合約,且期貨合約不連續、到月需換約;而紙黃金掛鉤國內現貨黃金或期貨黃金的價格,價格連續基本不存在換約的說法。
朱斌向《中國科技投資》表示,紙原油與原油期貨也不同,這次“原油寶事件”影響面如此之廣,就在于紙原油的參與者不是期貨市場的投資者,對期貨市場理解不多,都是銀行理財客戶;第二,紙原油門檻低,可以一桶桶買,而期貨市場一手即1000桶,門檻高;第三,紙原油沒有保證金支付,資金實打實,但是期貨市場存在杠桿,里面的投資者都是資質較高,對風險意識較強的人。
“由于門檻低,今年疫情以來,油價大幅下跌,一些投資者萌生了抄底原油的欲望,紙原油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這次紙原油出現問題是因為到期換約,朱斌解釋道,“理論上,紙原油不會持有到期,快到期會延伸到后一份合約,即5月合約轉6月合約,6月再轉7月,實現連續性,就不需要清算。但是這次5月合約與6月合約價差非常大,5月比6月便宜10美元甚至更多,因此投資者要想得到相同的頭寸需要增加資金。銀行可能聯系了投資者是否要轉倉,很多客戶不愿意轉倉,持有得較晚想要搏到最后。銀行紙原油因為沒有杠桿,投資者認為最多虧光本金,在設計產品時,中國銀行根本沒有想到會出現穿倉的情況;和期貨原油不同,紙原油只能現金清算,不能交割也不需要平倉,因此中國銀行和投資者都有責任。”
朱斌指出,“中國銀行的失敗之處在于,一是無法說服投資者轉倉;二是原油寶整個倉位被中介機構一目了然,沒有分散頭寸,不排除一些機構打歪腦筋;三是設計產品將清算時間放在最后交易日,最后交易日市場交易冷清,極易被人操縱清算價格。一般情況下,清算價難以操作,但是最后一個交易日,市場流動性很少等特殊階段,給美國機構抓住漏洞,清算價容易受到操縱。因此,中國銀行在設計產品的時候,確實存在不周到,應該將最后交易日提前到一個星期前。”
此外,“中國銀行是與美國投行摩根大通簽訂場外合同,即中國銀行不直接進場交易。這就導致中國銀行跟投資者的清算結果不一定是摩根大通的清算價格,摩根大通是否以-37.63美元幫中國銀行進行清倉需要打個問號”,朱斌分析稱,場外合同與場內最大的區別就是場外期權合約的條款沒有任何限制或規范,只有買方、賣方、經紀三個參與者,沒有中央交易平臺,透明度低。
期貨職業投資者王奕程向《中國科技投資》表示,“CME在4月15日突然修改了交易規則:允許負油價。這是讓所有投資者包括中行的產品設計部門都始料未及的。現在來看,更像是芝加哥交易所看到竟然有場內未打算交割的紙原油產品還未移倉,臨時做出來的‘騷操作’,而中行‘原油寶’就正好成了這部分冤大頭之一。在收割完了’原油寶’這類冤大頭之后,在之后的交割過程里,WTI5月原油合約很快就回到了正常價值區間,操縱的痕跡非常明顯。”
王奕程再次強調“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本身在原油交割合約上的設計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漏洞:沒有合約的有效期,導致它可以在臨近交割的任意時間修改標準化合約的規則,這在中國完整的期貨市場上是不可想象的。其實最重要的人是參與原油寶的投資者需要明白,無論你在哪里投資風險產品,所面對的資本對手的血腥程度都是沒有區別的”,“交易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十字箴言,再次敲響。
回歸主場重獲決定權
“原油寶事件”需要大家透過現象看本質。朱斌稱:“本次事件最核心的問題是交易所制度發生改變,且沒有出臺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措施。”
“此前,交易所制度下的交易價格最低到零,不存在零以下,負值無法輸入,因為在現實商品經濟中,商品不可能負價格成交,違背商品供求法則。即使在4月20日原油價格跌至負數,現貨價格仍為正。邏輯上來說,期貨價格是現貨價格的預期,但在某個特定時間,期貨價格受交易制度影響。在此影響下,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可以在短時間內發生巨大背離,如果交易制度較完善,背離較小,否則反之。”
美國市場發生了空背多行情,多頭不計成本的平倉,把價格打壓到這么低。如果交易所把零以下價格回絕,原油價格不會跌至負數,但是把零一撤,也沒有漲停板,理論上期貨價格可以無限下跌。所以原油寶接近-40美元不是真實價格的反應,而是交易制度設計變化帶來的結果。
“原油市場多頭機構里面有大量的中小投資者,他們不是真正需要原油的人,不具備原油儲存和消費能力,在逼倉的情況下只能平倉,但是空頭是大量需要原油的人,交易所很清楚這點,把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措施撤離,毫無疑問,大量對市場交易規則不了解的投資者受到了重大損失。在美國的資本市場,原油利益集團很強大,交易所做了這個制度調整并不奇怪。”
然而,“原油寶事件”不可能發生在中國,朱斌進一步表示,“期貨市場存在主權概念,當上海期貨交易所推自己的期貨,海外市場很緊張,因為期貨價格除了受供求關系影響,交易所制度設計對其影響很大。”
“無論是WTI還是布倫特原油,中國機構都是在客場打仗,給他人做嫁衣,交易所隨時可以改變規則,讓你猝不及防。如果中國銀行推出的是掛鉤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紙原油,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上海期貨交易所出臺的政策一定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奉勸中國的機構好好思考這個問題,應該去扶持上海期貨交易所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交易所,這個是正道。”
“原油寶事件”的發生,WTI的全球原油定價功能已經被弱化,信譽也受到沖擊,朱斌表示了擔憂,“中國的機構再采用WTI原油作為全球定價,需要謹慎。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短期內無法取代WTI的時候,至少可以選擇布倫特原油,因為布倫特原油在交割方面有較多措施。”
“總而言之,這次事件需要吸收兩個教訓,一是,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掛鉤海外產品,即失去主場優勢,把對期貨市場規則不理解的投資者引入到非中國可以控制的市場進行交易,須謹慎;二是,交易所制度,交易所隨時改變策略,若對策略改變不敏感隨時都會掉進陷阱,在市場流動性不好的時候,價格容易被操縱。”
那么銀行為何還愿意去做海外市場?朱斌認為:“因為他們認為海外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此外原油國際價格由海外市場決定。這次事件之后,機構應該反思是否還繼續在客場進行交易?建議回歸主場,在主場的話,一旦發現存在操縱的嫌疑,至少可以起訴。現在的情況是,摩根大通這樣的海外投行最多的就是律師,在雙方簽署合同的時候,對方已經把所有漏洞堵上去了,中國銀行若想與摩根大通打官司,贏的概率太小了。此外,主場和客場的制度決定權不一樣,客場在別人手中,主場在我們手中。美國CME要進行政策調整不會去征求中國機構的意見,因為中國的機構沒有參與權和建議權,一旦市場出現風險,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