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產業升級背景下的產學研合作申請條件要求 |
![]() |
價格: 元(人民幣) | 產地:江蘇徐州市 |
最少起訂量:1個 | 發貨地:江蘇徐州市 | |
上架時間:2020-06-09 09:56:26 | 瀏覽量:182 | |
雅谷(深圳)技術轉移有限公司
![]() |
||
經營模式:商業服務 | 公司類型:私營有限責任公司 | |
所屬行業:咨詢服務 | 主要客戶: | |
![]() ![]() |
聯系人:蕾蕾 (小姐) | 手機:18943351598 |
電話: |
傳真: |
郵箱:2881391787@qq.com | 地址: |
近幾年,徐州市科技扶持政策非常好,對于產學研一直的重點扶持方向,產學研是怎么湊到一起的?首先要看出資方。高校和研究所,也就是“學”和“研”,主要是承擔國家、省部、市各級別的科研項目,做一些前沿技術研究。其驗收結果大多都是在期刊上發表一些論文,如三大神刊science、nature、cell等。高校老師入職、評職稱、評獎時,很看重論文,因此大家都拼命發。對于徐州市產學研申請有哪些條件好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了解。
目前,中國學者在國際期刊上的論文數量已經數一數二。然而,論文的數量多了,技術水平卻沒有真正起來。但不設論文指標,更無法評價項目成果了,項目成果還是需要讓產業化去檢驗。讓高校們去直接做產業化項目也不現實,產業化也不僅僅是研發,運營、管理、市場等都必不可少。
產業界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不同。高校們屬于技術密集型,而且沒有商業化變現的困擾,產業界天生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模式創新,很少深入到技術最底層創新。說到這里就很清楚了,高校們看重論文,什么課題比較好發一流期刊就研究什么,產業界什么賺錢則多做什么,都不太合適承擔技術難度大、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的產業化項目。產學研合作模式因此產生。
產學研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方面盤活高校們的研發資源,高校已有一定的研發基礎設施,碩博士們的勞務費相對不高,總體成本較低;另一方面,可以整合資源,避免重復投資,發揮各方優勢,連接技術鏈與產業鏈,縮短新技術商業變現周期,促進再投資的良性循環;最后,碩博士們經過項目歷練,也可以成為更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產學研的種種好處,已經在對外宣傳、項目申報時被充分挖掘,現在一個企業沒有產學研合作,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高新技術企業。產學研有多種形式,除了企業與高校們合作,還有高校、科研院所的老師們出來創辦公司,企業成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在產學研合作模式上,走的比較遠的企業,甚至在全球范圍與一流高校開展合作。
然而,產學研合作模式有沒有發揮出上文中的作用,這一點是存疑的。在簽署合作協議的環節,企業和高校們雖然簽署了很多的戰略合作協議,但僅僅開個發布會就完了,后續沒有真正落實合作內容;在合作意向談判時,合作雙方背景調研不充分,對雙方的能力和分工不了解,對雙方實際投入的工作量不明確;在項目立項和申報環節,在研究意義、目標、內容等方面論述的比較充分,在考核指標、進度計劃、風險把控等細節上較為模糊,并且也缺乏依據,影響項目后續的執行和驗收;在項目執行環節,存在跟進程度不足,合作雙方交流不及時、不充分,責任人不清楚等問題,容易出現產學研究方向脫節;在項目驗收環節,由于前期的考核指標不具體、不合理,影響交付成果的質量;在人才培養方面,過早地參與產業化項目,不利于碩博士們系統地學習,夯實基本功。
比較不好的一種情況是,高校們拉了很多項目,沒有時間去做,一線研發的碩博士們得到的回報少,動力不足,只做執行性的工作,而企業這邊對于新技術的應用較為保守,合作項目只是停留在預研層面,沒有深度介入到產業化應用中去。
對于徐州市的發展,產學研是新規劃方向,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高新技術目前來看是要求一定程度的自主創新的。產學研模式有其合理性,但在可行性上值得深究,對于不同行業、不同合作單位,如何發揮好產學研合作模式,還需要更多地探索。徐州市產學研申請熱線:18755150022(微信同步)0551-65300518專業解答。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