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術治療主要有盆底肌鍛煉,生物反饋療法及電刺激療法,可以使受損傷的肌肉、神經得到真正的糾正,具有長期療效。
在歐美及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普及了盆底肌肉評估、生物反饋訓練和電刺激治療,對產后42天的婦女常規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從而大大的減少了盆腔器官脫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同時,喚醒盆底的神經及肌肉,使陰道更好的回復到緊縮狀態,從而提高性生活的質量、快感及高潮。
盆底評估與生物反饋訓練療法是通過引導表面肌電圖和引導尿道收縮壓的測定,反饋顯示為肌電圖或壓力曲線,通過影響顯示及聲音提示,使患者更清楚、更直觀地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狀態,并參與到治療當中。結合個體化電刺激治療,可喚醒、激活盆底肌,加快產后陰道及盆底肌張力和彈性的恢復,對預防和治療產后陰道脫垂及松弛、尿失禁等盆底障礙性疾病有不錯的效果。
"盆底防治"不僅僅是盆底評估與生物反饋技術,



患有壓力性尿失禁的肥胖女性,可減少體重5%-10%,尿失禁的次數將減少50%以上。
其實產后媽媽肚子大,很可能不是單純的肥胖,而有可能是是腹直肌分離!由于我們人的腹部左右兩邊的腹直肌通過筋膜相連,連接處稱之為腹白線。腹直肌位于我們的腹白線兩旁。但在妊娠后期,特別是妊娠后期,子宮慢慢增大,會使腹腔略微擴大,腹直肌便會從腹中線,即腹白線的地方向兩邊慢慢分離出來。孕婦分娩后腹腔會慢慢修復,腹直肌修復儀器會再度向中心線靠攏,通常在6個月至1年后才能修復。倘若產后6個月后腹直肌仍不修復原來的位置,則稱之為產后腹直肌分離,即大伙兒常說的“小肚腩”。



針對這個問題,現在有很多產后恢復中心開設了腹直肌修復服務,通過科學的手法幫助腹直肌分離的產后媽媽修復肚皮緊致。在腹直肌修復儀器方面擁有十多年的經驗,通過按摩結合科學儀器的方式,有效改善腹部皮膚松弛的癥狀。該種修復方式安全無痛,不手術,不吃藥,隨做隨走,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另外,想要小肚腩修復得快,除了在產后恢復中心做腹直肌修復外,也可以在家進行些有助于腹直肌修復的運動。
比如說: 跪姿收腹。四點跪姿,肩部、腕部、膝還有髖,四個關節要保持垂直,脊柱保持中立位,吸氣的時候小腹放松,呼氣時用力內收,通常十到十五次組,兩到三組每次。